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闲说地名(随笔)

摘要: 闲说地名(随笔)...

闲说地名(随笔)

每个地方的地名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地名的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来历。这与当地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有的地方的地名可以代表这里的悠久历史,以及传统文化。拥有一个响当当的地名,说起来可以让当地人引以为豪,并且有助于当地的长远发展。
  我们这个地方,说起来不算什么出名。但要说起当地的一些地名可就有说道了。就在我住的附近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地名,它拥有悠悠千年的历史。它的名字叫“洗耳池。”单独说洗耳池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但要说上古一位贤人大家不会陌生。他就是许由,洗耳池的名字来历就和他有关。传说在五千年前,尧帝在位时听说古巢州有贤人巢父,于是尧便想将帝位让给巢父,巢父不答应。又听说巢父的朋友许由非常贤德,所以尧就想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不答应,而且也不愿做官,便隐居到巢州境内的箕山脚下。后来,尧又派出使者,要任命他做九州长的官职。许由不想听到这些话,心里感到很苦恼。恰巧碰到牵牛来河边饮水的巢父,便向巢父诉说这件事。巢父说:“假如你一直住在高山深谷,人迹罕至,谁能见到你呢?是你自己想求得这种贤德的虚名。”许由听了巢父的话感到很惭愧,所以便跑到河边洗耳,以此来感谢巢父的告诫。巢父看到许由洗耳,又说:“你洗耳的水弄脏了我的牛嘴。”于是气呼呼地把牛牵到上游饮水去了。巢父牵牛经过的巷子,被后人称为“牵牛巷”。人们为了纪念许由,将许由洗耳的池塘叫“洗耳池”。所以,洗耳池这个地名说出去,就可以让这个城市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深厚的历史积淀。
  有的地名是根据当地的一些历史而起的。例如在我老家的地方有个村落叫“钓鱼台”,这个名字和我们国家的国宾馆钓鱼台同名,这并非是仿造。而是这个地名是根据当地的历史而起的。早在几千年前,渭水流过我们这个地方。到现在,我们村民耕种的圩田还叫“渭圩”。在大周时期,有个非常著名的丞相叫姜子牙。姜子牙在未辅助周武王之前,就隐居在渭水之畔。每天坐在渭水岸边用直钩钓鱼,等着周武王来邀请。他钓鱼的那个土墩现在还在,当地人都叫这土墩“钓鱼台”。后来逐渐发展为当地的地名。这个地方虽不起眼,但要说起地名应当是众所周知的了。再比如有个地方叫“马营洼”。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土,可是它背后有一段传说。据说是在三国时期,在东吴执掌大权的大都督周瑜就将一个骑兵营驻扎这个地方。当地人为了记录这一个历史事实,所以讲他们所住的村落起名叫“马营洼”。
  有的地名是蕴含着当地的一些传说故事。例如和我老家相邻的两个村庄,一个叫“龙窝”;一个叫“斩龙岗”。这个两个村名都是根据当地的一个传说而来的。据说明朝时期,当朝宰相刘伯温观察天象,发现在这个地方有龙隐藏。于是,刘伯温为了保住大明的江山就私自走访,来到此地追杀这条龙。经过刘伯温的奋战将龙在此地斩死。那个藏龙的地方后来被人们称作“龙窝”,龙被斩的地方就叫“斩龙岗”。你也许说这只是嘴扯而已,但只要到当地走一走,你就可以看到这个地名有一点事实根据。当地的一条山岗就貌似龙的身形,就在前几年挖公路时还发现在这龙的身上有一个深深的凿井,像是一根定海神针将龙给拦腰钉住。后来有文物考古学者来此进行研究,断定这是明代时挖的“过井梁”。可见这个传说也有一点根据,不是乡村野民随口编之。
  也有的地名是根据当地的地形而起的。比如说我的家乡,就是那个在洗耳池洗耳的许由隐居的地方,叫“箕山”。我们村坐落在一个小山上,这个小山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倒过来的簸箕形状。所以,当地人就根据这个给起了个名叫“箕山”。没有什么文化内涵,土里吧唧的不起眼。
  但有的地方的地名起得很古怪,读起来很不顺口。也说不出什么道道,但很有趣。就在我老家的地方有两个地名特有趣。一个叫“芝麻滩”:一个叫“纠巴藤”。芝麻滩是一个平坦之地,酷似一个小筛子型,这里适宜种植芝麻,而且种芝麻长势极好。纠巴藤是个丘陵似的小山包,上面长满了巴根草和许多刺槐树,刺槐树上缠满了巴根草和野藤。我想这两个地名的来历大概就是如此。名字虽然很不起眼,也很难记。但当地有才之人在这方面很会做文章,用这两个地名写了一副绝对。这幅对子应该可以传世。上联是“芝麻滩滩芝麻芝麻滩上种芝麻”,下联是“纠巴藤藤纠巴纠巴藤下接纠巴”。这幅对联可以彰显当地的风情了。
  每个地方的地名都有一定的来历,只要我们去挖掘就会发现其中别有一番韵味。小小的地名也有大文章可做。
  (2012年3月13日于独语诗歌实验室) 共 1780 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