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后人说陶澍(散文)
莺飞草长,春暖花开之时,与几位友人在岳麓山盘旋览景。刚过半山亭,发现路旁一块硕大的青灰岩石上镌刻着凝重古朴的四字:印心石屋。有博学的友人告我,此乃清道光帝宣宗当年为重臣陶澍所书。贵为皇帝之尊能为臣子书赠墨宝,可以想见此人确非等闲之辈,亦算是史上一件雅事佳话了。友人复又告我:你不是正写湖南名人传记吗,陶澍此人不可不写,我与陶澍的后人当年曾下放农村,哪天空了与你同去访访,也好填补了你书中这一段的空白。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杰出的人物层出不穷。在众多的杰出人物中,陶澍确是颇具特色的一个人。他一生横跨清王朝乾、嘉、道三朝,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见证人,也是我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外交内政、经济文化、军事财政等诸多方面日趋走向破败的经历者。正应了友人那句话:陶澍不可不写。几天后,在友人的帮忙联络下,我在友人那间颇为讲究的客厅里,与陶澍的六世孙女希炯、七世孙子世普谈起了他们的先祖陶澍。令我感到惊异的是,他们一谈起百多年前的先祖陶澍,竟然情绪亢奋,如数家珍,一件不落,将那传奇故事一一诿诿道来,这让我窃喜此次采访的轻而易举。
听着他们的侃侃而谈,如同在读一部名人的传记,我的双眸渐被历史的烟云牵引而去……
一
重镇南天半壁雄,良臣干国奏肤公。
许身稷契经纶大,度世诠乔位业崇。
孤宿联辉依斗北,海筹添苄耀江东。
廿年开府垂名久,才是平头六十翁。
这是我国近代一位伟大人物——林则徐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祝贺陶澍六十寿辰时,亲笔书赠的一首七律,也是林则徐对亦师亦友的陶澍一生的评价。
回溯至六十年前,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公元1779年1月17日),陶澍生于湖南安化县,字子霖,号云汀。据说其父陶必铨英年得子,其欣喜自不待说,他认为“天下能苏万物者,莫如雨。戊戌之年大旱,冬谷骤贵,而长子适生,因名之曰澍,而字以子霖,盖其以泽苍生也”。陶澍及后来出生的弟弟均以水旁命名,盖因当地传说所致。据传陶澍家乡小淹处于资江河畔,有三座山:虾蚣山、蜈蚣山、鸡公山,而江中有一块巨石,形状官印,附会便成“三公抢印”。鸡公不能入水,无法得印;蜈蚣怕鸡,不敢抢印;虾蚣能在水中游泳自如,方便夺印。而陶澍家居虾蚣山,由此,其名“澍”、“子霖”便与水联上了关系。陶澍后来官居朝中重臣,便有人戏称陶澍为虾蚣精转世,官印自然是他囊中之物。
一个乡村贫寒的孩子最终能进入清代统治中心,官至两江总督,单纯说他为某种运气所致,恐难说得园润。公允地说,应该与他自幼聪颖好学,虚怀若谷坚毅向上的精神,直至入官后能承上启下,锐意开拓的举措均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的培养和影响下,成就了林则徐、魏源、贺长龄、李星沅、邓廷桢、陈銮、包世尘、汤鹏、黄冕、申启贤、胡林翼、左宗岸、曾国藩等中国近代史一代英杰。应该说,陶澍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名卓有成就的改革家,中国近代经济改革的先驱,是一位标志着封闭的、封建的古老中国走向开放、走向近代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二
以中国当代社会为例,倘若国家“一把手”与其他领导人不是和衷共济肝胆相照,而是频相猜忌,那么国家的大祸便已不远了,文革便是明证。陶澍的“幸遇明君”,是促其进入统治中心的良机,而这良机不啻为一剂“升官催化剂”。
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嘉庆帝仁宗驾崩。皇次子昊宁(1782—1850)继位,改元道光,是为宣宗。昊宁年轻时,有胆有识,深受高宗、仁宗喜爱。宣宗继位之初,锐意图治,重视人才,当即罢绌八旗昏庸老朽,起用汉族精英。宣宗多次在召见陶澍时表达了自己求才若渴的心情,为陶澍青云直上提供了客观条件。
鉴于陶澍为人正直“堪为大用”的经历,获得朝廷大员的举荐是其步上青云之路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年八月,重臣蒋攸钴奉召入京,当宣宗问计于他,蒋奏“澍治行为四川第一,可大用”。由此,宣宗对陶澍有了较深的印象。第二个举荐陶澍的是孙尔准。话说陶澍在安徽任布政使时,循例觐见,在谈到某官渎职害民时,不禁当场怒目,须髯翕张。宣宗后闻之,疑其言过其实,有意取宠,遂密令安徽巡抚孙尔准察其为人。孙两次上奏如实保荐,陶澍终获大用。第三个保荐陶澍的为两江总督孙玉庭。他曾于道光二年向宣宗报告说:“臣于校阅安徽、江西两省营伍之便,沿途接见各官绅耆,留心延访年来两司道府,仰荷圣明,举直错柱,鲜有贪劣不才者,而安徽藩司陶澍尤为才识优长,持任公正,皆有根柢,洵堪委任之员。”
由于这些朝廷大臣的支持,陶澍进一步得到宣宗的信用。道光初期,陶澍的官宦之运便如“春风得意马蹄疾”,扶摇直上了。
陶澍的重臣之任是从安徽为始。他在此地从1820年至1825年任职三年半。陶初到时的一份奏折:“安徽地当水陆要冲,俗兼吴楚,大江以南,人文鼎盛,而刁狡亦多。江北各属,民情尚质,而犷悍难免。凤、泗一带,时有湖河之患,红胡捻匪出没其间…”即已道出治皖时的窘境。但陶澍不畏艰辛决心对全省进行全面的治理。
短时间内,陶澍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治理:清查钱粮,抑制贪官;救济灾民,治理河堤;兴修水利,保障良田;设置义仓,以备荒年;注重吏治,整饬吏治;筹集经费,倡修省志。在陶澍雷厉风行的整治下,很快,安徽局面大有改观,呈现新貌。
难怪在道光五年六月,陶澍奉调离开安徽。安徽人感念陶澍勤政,临别有皖地诗人赠诗曰:父老殷勤酒一卮,依依皖口送桡时,江神也为人留别,特借东风向上吹。
三
道光十年(1830)六月,两江总督蒋攸钴因病乞假,陶澍升为官宦之中最高的位置:实授二江总督兼江苏巡抚、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使,总督江南江西军务。从此,陶澍登上了他一生事业的顶峰。
两江总督,历来就是清代督抚官员中最重要的职位。陶澍接受二江重任,一方面对皇权感恩载德:“荣施非梦想所期,庞恩汪哕;感激岂言辞可喻,驽策惭惶。”一方面则决心“认真经理,竭力尽心。”治理好二江三省。九月十五日,陶澍正式登坛拜帅,接受二江总督印信。
好事偏不凑巧。陶澍荣任二江总督之时,却正值两淮盐务疲蔽艰难之际。此刻,陶了解到“两淮盐务凋敝败坏,至今已成决裂之势。盖库贮垫占全空,欠解京外各饷为数甚巨。历年虚报奏销,总商假公济私,遮饰弥缝,商人纳课不前,日甚一日…”盐课为国家之重,十万火急,耽误不得。这是陶澍明白真相后汗流浃背的原由。他从即日起即坐办此事。先采取二条措施:其一是对两淮盐政全面整顿,制定盐务章程十五条,除积弊,删浮费,改良官运,降低盐价;其二是积极推行改革,在淮北改纲盐为票盐,实行盐业的自由贸易。经过几番严厉治理,两淮盐务渐有起色,不仅年年完成了产销任务,而且带销历年积欠官盐,繁荣了经济,又保障了盐课。“国朝久治安,两淮足财赋”——陶澍的官声赢得了全国上下的一片赞许。
一介书生出身的陶澍在地方治安、建设等具体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建树,以下略举几例说明。
裁兵节饷。道光十二年(1832),清廷为筹办回疆善后事官,要求各省兵额于每百名暂裁二名,裁兵所截经费则解交甘肃藩库。陶澍与漕、河及三省巡抚、提督合商,在三省共裁兵1222名,每年共节省粮饷折银24519两。
加强治安,保障地方社会秩序,是封疆大臣的重要职责。为此,陶澍采取调整地方长官驻地,便于及时驰援事发之地的措施;检阅军队,加强训练,增强战斗力;惩办盗匪,安定民心。陶澍任二江总督时,拿获的盗贼主要有:道光十一年(1831)捕获叶朝盛等16人,救出被拐妇女幼童20人;捕获六合等地抢劫犯冷大15人;捉拿“习教匪盗”张文发5人。几年来总计捕获强抢妇女、凶盗、讹索等匪犯400余名。当然在这许多盗匪中,也有被诬良为盗的农民,有的甚至是反对封建统治的义士,这是应该加以说明的。
四
花果山水帘洞的左上方,有一块颇不寻常的摩崖石刻“印心石屋”,是道光皇帝的御书,这是赏赐太子少保、兵部沿书、两江总督陶澍的。
为什么赏赐他的御书要刻在云台山上?这里有一段重要渊源。
道光十二年(1832)年,这位朝廷重臣专程来到海州。他此来的任务是“讲武察吏,经画新鹾”。陶澍到任后,亲自去附近盐场视察,果断地废除了纲盐制,改为标盐新法。这项改革成果是卓著的,使得地方景观大改,灶户维持温饱,社会秩序安定,市场繁荣,百业兴旺。由于地方殷富,云台山中也大兴土木,修葺庙宇。
当年冬天,道光皇帝召见了陶澍,大加褒奖,并且两次亲笔书写“印心石屋”匾额赐给他。。
“印心石屋”的意思,是因为陶澍的家乡在“洞庭西南,资水之滨。两岸石壁,屹立如门。潭心有石,方正若印,名曰印心石,幼随臣父结屋读书其上。”于是皇帝便以此为题额。
受赐后的第二年,地方官绅便把“印心石屋”题额摹刻于云台山水帘洞的左上方。
陶澍在嘉庆年间著有诗钞初集,以《印心石屋诗钞韧集》名其集。后又著《印心石屋诗集?奏议》等。道光十五年(1835),宣宗召见陶澍,问其家世里居,得知“印心石屋”来历,为陶澍题御书“印心石屋”越五日后又复赐窠大字“印心石屋”。陶澍为感皇恩,于道光十六年在其家乡湖南省安化县北百二十五里一都资水南岸制“御书崖”摹“印心石屋”四字于其上;另制巨碑数块置于所管瞎之大都市之。今江苏省南京、苏州、连云港等地均有此巨碑。在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印心石屋”巨碑,在扬州大明寺内。背面不仅刻有《印心石屋山水全图》、《印心石屋南宴全图》。而且刻有《奏折》、《跋语》和《勒石平山堂后记》,惜已部分漫漶。
五
下面一则故事很能说明陶澍为官刚正清廉的秉性。
嘉庆二十年九月,陶澍奉旨巡视江南漕务。当时办理漕政的官员,大都贪污勒索,是清王朝的一大弊政。
陶澍离京后,沿途明察暗访。一个月后,他抵达江苏清江浦。一听说巡漕大臣来了,办理漕政的官吏大都前去拜访送礼。陶澍以旅途劳累为由,一个也不接见,但将礼物全部收下了。10天后,陶澍已掌握了漕官的清廉或贪贿状况,宣布接见所有办漕官吏。升堂后,师爷宣读了送礼官员名单和礼品礼金后,贪官们满头大汗,不敢抬头。宣读完毕后,陶澍一拍惊堂木,针对送礼的官员说:“尔等凭俸禄哪有上千银两送礼,分明是敲诈勒索、贪赃肥己。今日暂不治尔等之罪,但所送财礼全部没收,发回地方作为修建书院经费。”然后,他对全体漕官说:“各处所欠漕粮,限一月之内交割清楚,违者从严惩办。”
一个月后,陶澍再次升堂议事,宣布将所有官员分为三等:凡漕粮任务如期完成,又未送礼的,定为上等,申报朝廷,官升一级;漕粮任务完成好,但送了礼的,记过一次,定为中等,不奖不罚;对两名自认为有后台、称病不理漕务、又有贪贿行为的官员,定为下等,革除官职,强令变卖家产,赔偿历年贪污亏欠的漕银。这样一来,漕务大有起色。据记载,陶澍巡漕“仅半载而办五百万石之米,为前后十余年所未有”。特别是漕官不敢再贪污勒索,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六
陶澍另一件有惊无险的故事,说来也颇为有趣:
陶澍在任职期间曾屡次把自己的俸银舍施给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他平时有个癖好,就是喜欢石头,当他在野外看到奇石时,会想方设法把它们搬回家中。两江总督府设在南京,他一有空就到雨花台去玩,顺便采集一些雨花石,日子久了,就装满了十几个箱子。一次他在经皇帝批准回湖南省亲时,心想没有什么好东西孝敬老母亲,就装满了10多箱好石头,让老母亲好开开眼界。
一天傍晚,陶澍的省亲大船刚停靠在临资口码头上,忽然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直奔码头而来。人马还未站稳,为首的那个官员就高声喊道:“圣旨到!陶澍接旨!”
陶澍见状,不敢怠慢,立即下船登岸,跪在码头上,三呼万岁。钦差展开圣旨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两江总督陶澍为官不正,贪赃枉法,乘回乡省亲之机,将所敛不义之财向安化老家随船带回。兹将其财物尽数没收,停职查办,以儆效尤,钦此。”
钦差的话刚讲完,两个亲兵已将陶澍抓住,要摘去他的顶戴花翎,脱下他的官服。此时的陶澍并不慌张,他一面挣脱亲兵,一面反问道:“请问钦差大人,捉贼要拿赃,说我贪赃枉法,有何凭证?”
钦差指着船上的十几只大箱子说道:“这些箱子就是证据,还有何冤枉可言?”
陶澍申辩道:“卑职船上装的是什么财物,大人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不如先登船察看,再给我处分不迟。” 共 8611 字 2 页 首页12下一页尾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