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镇散记〔散文〕
去年十月中旬的一天,我和老作家潇男在贵州湄潭美丽茶园采风结束后,决定前往青岩古镇游览。那天晚上十点左右,茶主为我们安排了一辆车,把我们送到了古镇老街一处斜坡高处,住进了依山而建的一家很有特色的客栈。
同道来的几个年轻人,迫不及待地要去观赏夜间客栈四周的风景,而我们只求睡个好觉,养精蓄锐等待第二天早晨尽情游览,因为第二天下午我们要赶高铁返程。
第二天早晨,山坡一侧传来了公鸡的叫声,打开窗户,居高临下,只见青岩古镇正从淡淡的晨雾中醒来,我和潇男赶早去客栈食堂拿了几个馒头,要了一碗稀饭,带着相机拎着包,兴致勃勃地走近了颇有名气的青岩古镇老街。
据资料介绍:青岩古镇不大,方圆3平方公里。青岩古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军事要塞,是古代贵阳通往云南、广西的战略咽喉要地。遥想当年,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王朝统治,为平定疆域,集结30万大军进军西南,一路所向披靡,刀光剑影,杀声震天,扫清了西南元朝留存的顽寇。为稳定江山,后来朱元璋采取了“屯田戍边”政策,部队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形成了典型的“屯堡文化”。青岩古镇就是当时的“青岩堡”,是那个时代“屯田戍边”的缩影,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青岩古镇的外围四周围有高低不一的城墙,还有东、西、南、北四座老城门,门内有石牌坊,都是用白棉石建造的。踩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我们走近了城门的牌楼,高耸的四柱三开间牌楼,上有楹联、浮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触摸着古镇的墙门,仿佛走进了悠远的时空穿行。这座明清时期的古镇,在阳光下静静地耸立着,和清淡的晨雾一起流动着岁月曾经的沧桑,给现代人留下了一处旅游的风景栖息地。
镇内的明清古建筑放眼皆是,据随同我们进入古街的一位老人介绍,这个镇在中国来说不是很大,但也不算是个小弟弟。这里有闻名贵州的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古老景观。青岩古镇最大的特色就是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四教并存”。每当农历正月初一和十五,这里的寺庙香火不断,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信徒也有不少。一个小镇上能让东西方文化相融而且互存,这在国内的古镇上也是少见的。
随着老人的介绍和指点,我们先后游览了著名景点。万寿宫是青岩比较壮观的一座道观建筑,总占地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建于清康熙年间。据说早先是江西商人的一座会馆,是南来北往的商贾的寓所,后来改造为道观。整座宫院由正殿、配殿、西厢、戏楼和生活区组成,坐东向西,宫内戏楼右侧的木质横梁上,有一组高浮雕人物的图案最为著名,其内容为“鸿门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是历史上颇有军事传奇色彩的故事,堪称经典特色雕塑。
古镇原建有8座石牌坊,现幸存下来的3座,一座是贞节牌坊,两座是百岁坊。其中南街口“赵理伦百岁坊”创意独特,特别高大威武。石坊面南背北,南北有护柱石狮子,前爪握宝,后爪壁于石柱之上,俗称“猛狮下山”,是贵州罕见的石狮雕刻工艺精品。当年,艺术大师刘海粟观赏后,称赞它是“实属罕见而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贵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赵以炯的故居就在青岩古镇中心,故居总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均为一正两厢、以一进院、二进院组成一大建筑群。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大院门前的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传家”,显示主人一生的景愿。而“文魁”匾则表明当年独占鳌头的辉煌。系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建筑,盖小青瓦。院墙内有一“百寿图”,集100多个篡书“寿”字于墙壁上,这些珍贵的历经岁月沧桑的“寿”字,如今被风雨磨耗仅存30余字。府弟有气派而不张扬,走在其中,感觉宁静恬淡,一派书香风范迎面袭来。
除此之外,古镇还有清代著名诗人周渔璜的故居、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平刚先生的故居、“青岩教案”遗址;抗战时期周恩来、邓颖超、李克农等家属曾经居住过此地。所以青岩古镇在历史上又是一块藏龙卧虎的地方!
青岩古镇沿街两旁,都是精致蜿蜒而充满质感的赋予贵阳地区民居特色风采的屋子。两旁民居檐下的门窗木雕,和其它古镇有相似之处,演绎着历史的风韵。沿着青石板弯曲向前,微风吹来,携带着历史厚重的韵味扑面而来。细看,这里的民居房檐与普通的房屋不同,古镇的民居几乎都是多重房檐。那些双重房檐微微下垂,又似上翘,真是别具匠心。
为何要建双重檐?一位坐在檐下纳鞋的大娘告诉我:贵州“天无三日晴”,加之古镇这里的地形高低不平,阴雨时节,雨水总被大风刮得四处飘飞,采用双重屋檐,就能很好地抵御这般“风吹雨打”,雨水就不会侵入屋内。听了大娘的话,我想,原来双重房檐中,饱藏着青岩人多少聪颖的智慧。
古镇的民居很有特色,屋子里大多都建有腰门,即正门以内的第二道门,门上的把手也颇有讲究。一些大户人家的屋内装饰很有生活和韵。如:有的把手是葫芦样,有宝葫芦藏宝的含义;有的像是石榴造型,表示福气驻门,多子多孙多福气;有的似吉祥如意的云彩,表示四季平安。大门的门簪,既有雕乾卦、坤卦的,也有雕刻牡丹、葵花的。可见屋内每一物都有最美的思量…
在街上两边,一些人家的家门前都铺满了青石板,石板上雕刻着蝙蝠、古钱、鲤鱼等图案,寓意是“开门见福”、“开门见财”、“鲤鱼跳龙门”等。这些雕刻有的已被旅人的脚印磨后隐约可见,据说时间最长的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每一块石都可以见证一段古镇的风雨历程,是珍贵的传家宝。这里的门斗、门簪、连楹上的石榴、葫芦、葵花等木雕,象征“多子”又“多福”。一些大户人家书房的窗雕,代表了“熬过十年寒窗,方可飞黄腾达”的古时读书人的生活理念,彰显了古代社会人们的追求。
街上,从全国各地来的人流摩肩接踵。沿街的店铺鳞次栉比,摆摊的有古今小商品,现代工艺品,琳琅满目,青岩丰饶稀奇的物产应有尽有。这里还有苗家姑娘自绣的五颜六色的各种小包包,垫布等上任你挑选。
街上还有苗族银饰制作的作坊特色店,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店内的银饰品千姿百态,精美的银饰品,是古镇推出的镇家家之宝,细数,整条街上的银饰店也近十家。店门口摆着小摊,有专程为买家定制的或增加附件的手工制作匠在敲击表演,独具苗族特色的银光闪闪的手镯,各种耳环、戒指,比比皆是,形状百态,看得让人眼花缭乱。这些银饰品与古典和现代时尚的融合,让游客忍不住掏钱去买。
有当地人说,小小青岩古镇就是一个浓缩的贵州小吃集散地。我们听了为之动情。于是便悠然行走在古镇老街上,两旁作坊式的小店,除了现场小吃带拎的,还有是小镇附近农户们自己现场烘烤做的风味牛肉大片,浆液美味猪蹄子、香甜酥脆玫瑰糖、青岩双花醋等;此外,这里还有百余年前布依族先辈以独特方式创制的刺梨糯米酒;还有制作工艺考究、食法多样、营养丰富的豆腐皮、豆腐果等青岩豆制品;还有水盐菜、苦丁茶;抡着木槌的伙计,正在示范砸着麻糖,空气中散发着喷鼻的香甜味儿。每一个来到古镇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尝尝这舌尖上的美味。
豆腐圆子用豆腐捏成圆球状,再裹上面粉做成。在油锅里一炸,黄灿灿的。吃时蘸点贵州特有的调料沾水,放入嘴里,外脆内软,甜中带辣,真乃少有的美味。米豆腐是西南的特色小吃,在青岩却是用绿豆粉和各种蔬菜调和在一起做成的,看上去色泽嫩绿,含有多种的维生素,看了馋涎欲滴。我和潇男走进一角斜阳,在一家豆腐老字号店买了鲜美的米豆腐,很有特色,是舌尖上的美味享受。在摊主纯朴的笑脸中,我们又挑了浆汁豆腐干、猪蹄子等,准备带到火车上享受这原汁原味的青岩美食。
在一家专卖核桃和干果店,我看到了一种一尺来长的名叫杜仲的东西,我以前在老中医的介绍下曾吃过杜仲泡茶,所以很感兴趣,这是一种好东西,在上海的中药保健店有售。这杜仲特别大和厚实,轻轻折断拉开一看,只见银丝闪亮。这肯定是真品,我想买一斤带回家去,因为我知道食用杜仲对健身大有好处。
卖杜仲的小伙见我想买,就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他说:杜仲是中国贵州等地特有的一种名贵植物,在我国民间被称为植物黄金。这杜仲皮不仅可以用来泡茶还可以煮汤,它的医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可以调解胃肠消化,预防便秘,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对于血脂高的老年人还有降血脂的效果,长期饮用不但能改善心血管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它还有改善睡眠质量,减肥美容抗衰老的作用。此外,对于肾虚阳痿的男性食用杜仲皮还可以补充肾气,增加体力……他又告诉我:家有老树近百棵,大多已经有二十多年树龄,最老的树已经有一百余年……院子里前前后后都种着祖传的杜仲树,谁买优惠,开价60元钱一斤。
随着小伙的介绍,想买的人围上来不少。我和潇男二话不说,挑选了几块大的和厚实的,而且轻轻一拉树皮能吐出密密晶莹白色长丝的,挑选买定了。那小伙当然高兴,眯开眼笑地向我们道谢。不一会儿,两捆三十多斤重的杜仲都被卖完。
在一家专卖秘制猪蹄店,我们遇到了几个老外,他们坐在木凳上,有滋有味地啃着中国青岩蜜汁猪蹄,不顾那油亮亮的酱色的猪蹄液滴在衣领上,令人看了笑出声来。老外边吃边翘首大拇指,享受着中国乡间村镇独有的美食风味。
古镇的街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开阔的转弯口,来了一群十多岁的孩子。他们趁假日,手持七彩风车,举着拨浪鼓,还有用芦花公鸡羽毛做成的毽子,嘻嘻哈哈准备游戏,双眸里流溢着童年的欢乐。有七八个四十来岁的当地女子,背篓里背着孩子,篓里的孩子正惊讶地在探头张望,更有嚷着肚子饿了要吃奶的。突然,檐下的门口跃出“美猴王”,只见那人手持金箍棒,十分滑稽地做着猴王的手势。吸引了街头的人们,纷纷围来,原来这是一位年轻人扮演的,这简单一景,为古街增添了欢乐和童趣。人们举着相机和手机争相拍摄“美猴王”,那“美猴王”眨巴着眼睛,伸出毛茸茸的手和游客一一握手。四周顿时一片哄笑。
青岩古镇巍峨的古城楼,与沿街的一条城墙连接在一起,逶迤而上,直接延伸到镇口一侧的山头。走在城楼和楼台的道上,到处旌旗招展。气势恢弘的古城墙蜿蜒在山涧,城墙内的灰砖青瓦在阳光下显得有点厚重。600多年的时代变迁,如今的城楼上已不见兵戎相见、战鼓擂动,只见青草茵茵,绿树环绕,精美的石碑坊,错落有致的古民房,参天的古油杉相交在一起,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一览古镇的风光,触摸古镇深处的灵魂,似乎汇聚成了一部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大书,各种传统古迹、美食文化等都被包容在青岩古镇的每一个文字符号中,让人在观赏中有了一种新的剪不断的梦想……
午饭后,我和潇男准备乘车去高铁车站。古镇的街上热闹依旧,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操着不同的乡音,发出了同一个声音:“青岩古镇名不虚传,真是不虚此行!”车就要走了,我依依不舍地抚摸着古镇大门口的一樽雕塑,凝望着这座六百多年的古镇门楼,忽觉这六个多世纪的世事变迁都被珍藏在这些被雕刻的风景中,随着街上飘来的美食香味,悠悠的在我四周欢乐地流淌……
共 4309 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