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时新闻 > 正文

雨中遐思〔散文〕

摘要: 雨中遐思〔散文〕...

雨中遐思〔散文〕


  雨,是大地的诗词;雨,是天籁的弦音。没有它,世界将失去光泽;没有它宇宙将停止运行。顺着对雨的记忆,拣拾诗词歌赋中那些带雨的字句,胸中总会泛起层层涟漪,悲起喜落,忧欢齐来。有时很想把它梳理成风景,悬挂于窗棂,镶嵌于心底,以供朝夕相伴。有时却又想把它变成陌生,永不相见。
  雨,曾给我营造过无数的浪漫和雅致,也给我平添过无尽的酸楚与悲凉。一听到雨我就忍不住地开始回忆。回忆那些青砖碧瓦的老屋檐上零落的绿藤,回忆那些绿藤上透着亮光的水珠;回忆那一次次破堤掀瓦的凶狠,回忆那一片片断臂折腰的生灵。可回忆中的许多的好心情往往总是被悲戚所湮灭。
  从古至今,雨在文人心里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他们会由此产生浩如烟海的奇思妙想。他们或以雨寄托情感,或以雨承载情愫;或以雨为曲浅吟着亲情的悲欢离合,或以雨为弦演绎着人生的潮起潮落。
  在千千万万以雨为题的美文里,有的读着读着就把你带进了美不胜收的画卷。如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中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使我们看到了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的鱼儿,使我们看到了在微风吹拂下,倾斜着轻柔的躯体掠过水面的燕子。这微风细雨中的景象,是何等的清幽美好。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中的“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引我们走进那夜合花朝开暮合的浓香里,不得不萌发痛饮畅叙,一醉方休的雅兴。白居易《南湖早春》中的“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使我们不由产生在大雨过后,湖面被阳光返照的清新和明快。张籍《成都曲》中的“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使我们看到了锦江在新雨初霁,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的诱人景色。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中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使我们感受到绵绵细雨中带着杨柳清新气息轻轻吹拂人面的暖风是何等的令人心旷神怡。李山甫《寒食二首》中的“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使我们看到了三点两点雨中,春花烂熳,万紫千红的璀璨世界。
  然,人在雨中,多是情愫缠绵,幽思一地。故以雨为喜的文章远不及以雨寄忧多。有许多好句看似赞雨,实在暗喻着某种忧郁与惆怅。
  如刘长卿的“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白居易的“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和来鹄的“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等,虽看到了诗人们笔下的雨景是那样的清秀疏朗兴味盎然,但仍可忖出诗人们在画景深处所暗喻的愁绪和苦闷。
  而有些名句则毫不隐讳,坦然借雨发泄人生坎坷的感慨与愁肠寸断的弥苦。如温庭筠在《更漏子•玉炉香》中直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杜牧在《清明》中直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萨都刺在《过高邮射阳湖》中直述“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
  更有甚者,如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则凄然直呼“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如陶澹人在《秋暮遣怀》中则凄然直呼“秋风秋雨愁煞人”。就算是混迹于烟花柳巷、一天到晚在风月场里潇洒的柳永也在《八声甘州》中发出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深深感叹和无奈。
  人本是多情物,有人喜雨,有人厌雨,也是自然。苏东坡的书斋名曰“喜雨斋”,想必他定是个喜雨之人;而现代名士周作人则把他的书斋取名为“苦雨”,我们虽不能以此来判定周先生就一定恶雨,却多少也可悟出点周先生对雨的惆怅。
  同样一个地方的一场雨,在不同人的眼里,多有出现不同的景致。就如同看一片山水,一千人可能出现一千种不同的景色一样。能否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完全取决于各自的心情。故如何评判一场雨的好恶,得看你身在何位,心贴何处。
  雨在农民眼里,喜与恨全凭庄稼喜好伴生,从不以心绪作秤。庄稼需要什么雨时就有什么雨,不需时就无,农民称作风调雨顺,自然是好雨。反之,则谓凶年饥岁,自然是灾雨。
  久旱逢甘霖,所有农民心里,都是一份美丽,一份喜悦;而暴雨汹涌,堤决水淹,所有农民心里,都是一份怨恨,一份悲凉。
  然,雨就是雨,它不会因你的喜而喜,也不会因你的忧而忧。它不会因你的喜爱而来,也不会因你的忧虑而去。
  但愿有一天它遵循人间安排而来,也遵循人间安排而去。
   共 1677 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