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之行
2011年9月30日晚上下班刚到家,丈夫笑着对我说,十一长假,我们出去玩儿。他平时不喜欢外出游玩儿,还以为他是在戏弄我呢,我便笑着调侃说,哦,是去江北吗?他则一本正经地纠正说,不是江北,你不是早就想看天池么?我带你去。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急忙追问,真的吗?他说当然是真的,2号早晨出发。我说,那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呢?他说,是想给你一个惊喜啊,手术后你身体没有完全复原,这么长的的假期,女儿路远,放假了也不能回家,怕你再想孩子难过。父母他们又不喜欢看那些看不懂的山,就咱自己去吧。听了这些,我的心顿时暖暖的,但嘴上只是露出笑容,却什么感谢的话也没对他说。
宝贝女儿听说在国庆长假老爸要带她爱看山水的老妈出去,高兴地说,很好,这样我就不用担心你们有空想我了。
很早以前我就因为向往而在网上了解过长白山,得知它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风景区、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中国境内的白云峰海拔高度2691米,是东北第一高峰。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境内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景观奇特,物产丰富。而且,长白山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长相守、到白头”。
现在我马上就能与它见面,心情无比激动。
我迅速地准备好出门的简单行李,装上自己的数码相机还不算,又将婆婆的那个也借了来。
10月1日,去婆婆家陪他们过了节,给在妹妹家的妈妈打了电话,接着我在长白山天池旅游网,查询到了自驾游的最佳路线,一切准备停当,就等2日起程。
2日早晨7点半,出门之前,丈夫拿出防治晕车的外贴膏药让我贴,我说不会晕车,他说特意给你出去买的,我仍告诉他已经好了不会晕了。他又说,你不为了自己为了我们不跟你担心,也别犟了,何况贴上也不影响什么。懂得他还是担心我晕车难受影响看山的心情而用这话“胁迫”我就范,我才顺从了他。
8点,我们夫妇在时尚营养快餐店与同伴儿春生、赵科、小宝聚齐,共进了早餐之后,正好是8点40分,我们驱车离开嫩江,沿着高速公路,向两千多里以外的长白山进发。
一路上,大部分田地都还没有收获完毕。从嫩江出发,沿着高速公路往前延伸,直到吉林省境内,两旁的庄稼百分之九十都是玉米。记得小时候家乡种植玉米株距行距都有尺把长,而现在目睹的却都是像种麦子那样的密植平播,与越来越增多的人口一样,玉米也拥挤起来,据说这样不但不减产还大大增收了。
沿途目力所及的树木尤其是行道树们的种类和状态,吉林与黑龙江没什么区别,一律招展着五颜六色。各色的行道树和近处的山坡树,红色黄色尤其突出惹眼,抱成团的火球,高举着的火把,招展的红旗,无一不像在热烈地欢迎着我们,令人由衷地兴奋不已。
下午4点多,我们的车子到达长白山区松花江上游的靖宇县城。趁着加油的时候,我站在马路边观赏了一下这个掩映在深秋山林中的小小山城。城市不大,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也不多,人们的穿着打扮与黑龙江县城人也没有明显的差别。在秋色中无论是人还是环境,都沉浸在一幅质朴的宁静氛围中。向旁边停着的大发车司机师傅打听前途如何行走,那个典型的东北中年汉子热情地告诉我们,最好到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的前方的抚松县去居住,食宿都很经济实惠。那里离长白山景点近,明天早晨七点多出发,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景区。如果到长白山下住宿,那可就要多花钱了。觉得这个老乡很善良,我还借机询问了县城名字的来历,他说我猜的对,是为了纪念杨靖宇改的。
谢过了好心的司机师傅,我们的车也喝足了油,离开以抗联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小城,充满信心地向抚松进发。
刚出了县城,迎面的高山就扑过来一个大隧道口,使我们明白前面的路段会越来越险要。出了好几十米的隧道,重见了天日,前面的情形立刻验证了我们猜测,山更高更多林木更密集,省级公路仿佛是看不见尽头的带子,螺旋式地穿越林间,向山顶一圈一圈地缠着,缠到一定高度了,再突然地向下螺旋式地缠绕起来。就这样反复地缠着绕着,我们的车则在这条带子上小心地爬着。凭着车窗向外观赏,那些神秘地宁静地掩藏在群山和林木中的村镇,由于盘山路的地势的不断急转直上或直下,使得它们一会儿悬在我们的头上,一会儿又吊在我们脚下,此起彼伏,如诗如画,身置其中,仿佛远离尘嚣的神仙洞府,充满刺激的感觉。
晚上5点多,前方的一片万家灯火,提醒我们抚松县城到了。
当我们在马路或街道寻找旅馆的时候,发现各色灯光下攒动的都是往来人影,车声人声音响的声音交织成生活的声音不绝于耳。街道虽然不够宽敞,但却是绝对地干净,总之,这里比靖宇县城大了许多也繁华了许多。不一会儿,我们便找到了比较满意的旅馆。安顿了行李放好车子,为了今天的顺利和明天的平安,我们五人在一家韩国烧烤店共同举起了酒杯。
3日清晨,一觉醒来,丈夫拉开奶白色的窗帘,第一眼便看到窗外那穿越长白山而来的明亮的清晨阳光,小城整洁舒适的旅馆已卸下我们昨天的全部疲劳,留在昨天的夜里。
梳洗完毕,丈夫去另外的房间叫来他们三人,我们一起出去吃早餐。
迎着醒人的已凉秋气,沿着行人渐多的街道,寻找可以吃早点的地方。走着走着,便走进早市。
起初,不宽的街道两旁不外是断断续续的蔬菜水果还有诸如鞋垫什么的地摊儿。类别也都是地道的东北风味儿,比如什么茄子豆角辣椒西红柿黄瓜等等。没有叫卖声,有的只是选菜付款的低声交谈。
再往前走,地方特色便映入眼帘:通红的五味子,像一串串急红的眼珠儿,圆溜溜亮晶晶地趴在筐里等着有缘人的前来;带着深橘红色皮儿的那种我似乎见过的却叫不准是什么名字的东西,个头均匀地拥挤堆积在一个穿蓝衣服的中年妇女的摊位上。我轻声问她那是什么东西,正忙乎着的她抬头看了看我,笑着说,是红姑娘儿,好吃。我乘兴轻轻捏起一个来,不是想品尝,而是认真地站在红姑娘们身后,让跟过来观看的丈夫给我拍照留念。中年妇女并没有因为我的不买却打扰而表现出任何的不高兴,她仍旧忙乎着她别的生意;又往前走,丈夫忽然喊我,奔过去一看,竟然是一筐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个儿的松树塔。丈夫一问,说五元钱一个,丈夫没有犹豫就给我买了一个,我捧在手上好奇地欣赏着它的大个儿也贪婪闻着着香味儿;走到早市尽头,在卖灵芝的摊位前欣赏了一下新鲜的灵芝以后,我们走进了一个馄饨馆。随后跟上来的春生手里拎着几个黄橙橙的油炸糕,赵科则拎着两块油亮的猪头肉,跑进人家厨房请求帮忙切开,小宝更是别出心裁地抱来一沓大煎饼,再加上热气腾腾的大碗混沌,瞧瞧,我们的早餐够丰富了吧?
吃饱喝得再走在街上,浑身热乎乎的,如同我们快乐火热的心情。
在超市准备好上山的简单午餐后,我们的车子再次发动,向最后的目标全力进发。
出了抚松县城,我们就进入了真正的长白山怀抱,并且越来越奔向深处高处。
起初,偶尔遇到的开发区和村镇,也都掩映在五颜六色的森林间。后来,就没有人烟了,有的全是蓝天白云下那些长着五彩斑斓叶子的高高低低的森林了,这盛大的情形一直延伸到西坡旅游景区的入口处。
如我们一样的自驾车,犹如在路的链条上滚动的各色明珠,接连不断地汇集到宽广的停车场上。我目测了一下至少有三百辆小车正整齐地停在那里待命。由彼及己,我不禁感慨因时代的进步,的确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如果不是自驾,我们不可能当天就抵达乘火车需要三天多才能到达的长白山脚下。
迎着明媚的阳光,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格外清新的空气,惊奇地不时看着停车场周围的五彩秋树,我陶醉了。
为了更快地实现此行的最终目的,我们随着攒动的人群,在售票处买票,再学着别人的样子租好棉大衣,紧凑却有序地通过检票口,登上早等在广场上的崭新大巴车。原来,这里的旅游环保车的乘坐规则是,这辆满员了再上下一辆,一辆接一辆,人流不息,车也不断。随意地结伴,没有看见被强行上哪一辆车的游客。据了解,这种旅游车的车费是含在门票里的,只要通过剪票口,就能自由乘车。第一班车从早晨七点半出发,抵达长白山主峰下的停车场,循环往复,下午三点末班收车。期间,无论乘坐哪一班车,不管在山上流连多久,只要在收车前抵达主峰下停车场下山即可。这样的机制给游客的自主支配空间非常大,也减少了景区工作的压力。无疑这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值得很多同行的借鉴。
在山脚处,我们已经远眺到蓝天下高远的长白山主峰,除了充满浪漫神奇的诗意感,并未令人产生一丝寒意。怀着对主峰上天池的热烈向往,乘车向主峰进发的途中,车载广播适时地为我们声情并茂地讲解了长白山名字的来历天池的成因以及沿途随着海拔不断增高,植被的变化规律和情况。夏天来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便可领略四季的风光,现在时值深秋,那么只有欣赏秋冬景色了。
随车行去参观,不难发现,这山上,植被分布反应海拔和气候的特点最明显,山脚下正是阔叶树红绿黄相间的浓浓秋色;再往上走则是针阔叶混交林的地盘,针叶树大多落叶,只有少数阔叶还在坚持着自己最后的灿烂;继续上行,则全是针叶树林带,已经全部是光秃秃的树干树枝,还坚守在干枯的杂草上,一眼望过去,山坡上虽然到处仍然都是树,但只有白桦树和松树两种,这一段风景被赋予了浪漫的名字“松桦恋”,触景生情,能深深感悟到松和桦们相依偎在寒冷中的坚贞恋情,植物尚能如此,人的情感爱恋更应战胜险恶的环境吧;接着向上走,眼前的松树也没有了,只剩下一片白桦树在枯黄的山体和蔚蓝的天空之间倔强地站立。我借了前面的“松桦恋”的启发,给它们起了个“留守女士”的名字。可以想象那些傲岸的常青松都外出打拼去打拼,洁白美丽的桦树孤独却执拗地看守着家园。做如此联想不免心生凄凉但更不缺乏美感。最后快到主峰的时候,就什么树都不见了踪影,只有耐寒的杂草和苔藓还做着最后的坚持了。山坡以黄褐色为主,还有东一块西一片的那种紫色的草抗拒着零下几度的低温,仍然贴在地皮上鲜活着。为此,我突然明白了,生命力的强弱是不论个头大小高低的道理。
走出长白山顶最后的森林也就抵达了主峰下的停车场,在这里下车,驻足观望,两条楼梯式的登山路上到处是如蚂蚁般上山下山的红男绿女,感觉我们来得够早的,却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在下山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随着人流像爬楼梯那样向上登攀,风很大,温度也越来越低,却正好适合攀登。我只披了红色的毛披肩,不冷也不热,比起那些穿黄大衣的,虽然轻便了好多,但我由于手术不久身体还有些虚弱,上十几个台阶,就感觉腿发软,头也有些晕,便在丈夫的提醒中,停下来一边小憩一边观赏风景。登山梯右侧的并不笔直又深浅不同的小沟儿里,从上面流下来细小的曲折水流,虽然,低温不时地让它结冰,但它始终还是倔强地流着,哪怕细若游丝,但总是依然朝山下坚韧地走着。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观望,仿佛一条俯伏在灰黄色山体上的小白龙。贴地皮的紫色草类,依然没有干枯,好像山坡冻得发紫的脸膛。那些枯黄的茅草,则像山体披着的裘皮大衣,就那么毛茸茸地在呼呼的山风中守护着长白山的肌肤,让人感觉又寒冷又温馨。
在停歇和攀爬中,身边上上下下的游人也同样引起了我的注意。游客中有熟悉的乡音,更有软软的南方话。虽然,口音不同,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还有几个老人是坐着滑竿儿上山来的,我钦佩他们的精神,更钦佩和同情那些抬滑竿的人。据说坐滑竿上山三百元,而这三百元,抬者是不能够得到全部的,要给管理部门提成,比例还很高。我们自己轻装上阵都气喘吁吁,他们却还要抬着一百多斤攀登,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更让我想流泪的是,竟然遇到一个背着五块好几人长的木板上山的汉子,我在让路时顺便问他多重,他说一百多斤。看他单薄的身子,我的心比他被压弯的腰都酸。我知道不是为了生计谁也难吃这个苦头。旁边的一位老阿姨听了我的唏嘘,告诉我说,我们脚下的登山梯所用的木料和石头,当年也都是人背上来的。听了这个介绍,我的双脚再踩到梯子上觉得心都在发颤。
丈夫一直在我的前方不远处,前进十多个台阶,他就转身提醒我停下休息一会儿。当我靠在台阶边的护栏上欣赏沿途远远近近的风景时,甚至,在我攀登时,丈夫总是不失时机地用照相机记录下我和风景的精彩瞬间。
用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丈夫终于将我从最后一个台阶拉上长白山极顶。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块由十六座如莲花瓣一样的山峰环抱的碧蓝色的宝石映入眼帘。
传说,天池原是太白金星的一面宝镜。西王母娘娘有两个花容月貌的女儿,谁也难辨姐妹俩究竟谁更美丽。在一次蟠桃盛会上,太白金星掏出宝镜说,只要用它一照,就能看到谁更美。小女儿先接过镜子一照,便羞涩地递给了姐姐。姐姐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越看越觉得自己漂亮。这时,宝镜说话了:“我看,还是妹妹更漂亮。”姐姐一气之下,当即将宝镜抛下瑶池,落到人间变成了天池。还有一个传说,长白山有一个喷火吐烟的火魔,使全山草木枯焦,整日烈焰蔽日,百姓苦不堪言。有个名叫杜鹃花的姑娘,为了降服作孽多端的火魔,怀抱冰块钻入其肚,用以熄灭熊熊大火,火灭后山顶变成了湖泊。以现代肖草《长白山天池》诗为证:长山裹素蜡象驰,天池隔雾墨客痴;楼云掀帘娇阳露,王母出浴不觉辞。 共 7869 字 2 页 首页12下一页尾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