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孟婆
(一)
酸酒寂寞入满腔,
不知滋味,
风晚凉。
(二)
苦菊秋菜黄花香,
最是难嚼,
心已殇。
(三)
甘味不尽孟婆汤,
奈何桥头,
忘朱墙。
(四)
辛草百毒断情肠,
死生不复,
谁人妆。
(五)
咸泪凋颜别枯桑,
老鸦空啼,
人早亡。
孟婆,何许人也!她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一位专门在奈何桥上做好事的老太婆。她为所有前往投胎的灵体,自己亲手制作孟婆汤,以供饮用,达到消除鬼魂记忆的目的。孟婆汤,顾名思义,孟婆制作的汤。孟婆汤的特异功能,可以消除不愉快的记忆。孟婆是哪里来的!为什么非要在奈何桥上而不早一点儿做好事呢!说法有三种。
一种说法,天地浑沌,鸿蒙初开,世间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属于老大,掌管一切。天与地之间的属于阳世的人,即叫人界。地界即为阴曹地府。三界划定,无论天上地下人间,人和神仙阴官,各司其职,干自己的事,过自己的小日子。三界划定时,孟婆便作为天界散官,入地府履职。她的工作就是在奈何桥畔立起一口大锅,将世人放不下的恩怨情仇,全部放入锅里炼化,制作成孟婆汤,让阴魂喝下去,忘了生前的爱恨情仇,卸下不必要的包袱,再走下一个轮回,也就是转世投胎。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典籍里,就是我们传统思想中“人死如云散”、“一死百了”、“撒手人寰”的意思。这位孟婆的岗位,就是在奈何桥畔,为人界与地界之间的阴魂服务。
另一种说法,孟婆比较年轻,不是奶奶级的,而是一位年轻的美女,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姜女。孟姜女把长城哭倒一遍,眼见长城之下白骨无数,就是找不到自己丈夫的尸骨。“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这是阳世最大最深的苦难。为了忘却这人生的苦难记忆,孟姜女用泪水和苦难熬制出了能使人忘记记忆的孟婆汤。孟姜女的举动感动了天界,上天念她思夫情真意切,就免了她的轮回之苦,直接升天成仙,下派至奈何桥畔熬制孟婆汤,让凡是想参与轮回的阴魂们喝个透,忘记前世的一切。这一说法从元朝开始广为流传,到明清时期多见于文人笔记之中,亦是至今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果的,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驱忘台。
孟婆和孟婆汤,都是一种传说。孟婆汤,也叫忘情水。“这杯忘情水”,也有一个传说,在黄泉路上,有一条忘川河,河上有一座奈何桥,过了就是望乡台,台边有一位老婆婆,她叫孟婆,会问你是否喝碗孟婆汤,目的就是要让你忘记前世今生,好轻装上路。 如果你不愿意喝,不愿意忘记今生来世,那你就必须跳入忘川河,在苦难中求度。再等千年,你方才能重新转世投胎。这里的孟婆是一位执法人员,不喝孟婆汤,你就不得转世投胎,一切为了人间的清纯和美好。
关于孟婆的古籍记载颇多,如明代朱鼎臣《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清代王弈清《历代词话》等。孟婆在诗词里也挺活跃,宋代白玉蟾《听赵琴士鸣弦》写道:“美人金帐别项籍,壮士铁笛吹孟婆。”宋代王奕《和叠山隆兴阻风》曰:“殷士莫嗟留楚棹,孟婆久送过河船。”孟婆、孟婆汤、奈何桥、忘川河、三生石等都升华为人们记忆中的一种意象,一种凄美的意境。如《黄泉路》诗:“奈何桥上道奈何,是非不度忘川河。三生石前无对错,望乡台边会孟婆。”
遥想孟婆,凄美的传说,传递给我们的应该是什么!苦难,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只是或大或小。不顺心的事,时常会碰到你的腰。对与错,用心熬制;爱与恨,用情来调和;甜与苦,在舌尖上停留;因与果,五味杂陈,人生短暂,这世界又有什么过不去。(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下一篇:311国道起始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