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银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走进重庆市酉阳县南腰界镇,红色老区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红军历次战斗遗址、大坝场祠堂红军政治部旧址、“活捉冉瑞廷,替为革命而牺牲的工农群众复仇”宣传标语……在这座位于大山深处的小镇里,红军当年的印记随处可见,能够讲述红军故事的村民也大有人在。
“讲红军故事的人里,刘佐根算是讲得最好的。”负责地方志编纂和红军遗迹保护的镇党委宣传委员王小红告诉记者。
顺着石板路七拐八拐,记者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见到了刘佐根老人。自打退休后,刘佐根便在这里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如今已是第五个年头。不仅如此,他还利用休息时间走村串户,四处收集史料文物、整理红军故事。“我这么做,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军!”刘佐根说。
“这座陈列馆有啥珍贵的物件吗?”“有的!”刘佐根稍加思索后,径直带记者来到一处展柜前。明亮洁净的玻璃罩下,躺着一枚因氧化色泽暗灰的银元。
“这是村里一位名叫黄永富的老人捐献的。”刘佐根告诉记者,“曾经有人出价好几千元向老人收购这枚银元,老人都没答应。因为这枚银元的背后,有一段老人妻子罗碧英大娘和红军的感人故事。”
“那是1934年,贺龙率领红军来到南腰界,并以这里为中心建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吹了吹茶缸里氤氲的热气,刘佐根开始了他的讲述。
当年,得知红军要来的消息后,当地反动势力十分惧怕,竭尽所能欺骗老百姓,污蔑红军“都是喝人血的”,并威胁村民不得同红军打交道。因此,红军初到南腰界镇时,村民谁也不敢和他们接触。
由于水土不服,许多红军战士相继患上痢疾,腹泻不止。那时红军缺医少药,眼看战士们日渐消瘦,贺龙心中十分焦急,派人分头去寻医问药。
这天,红军听说“罗大娘家有治痢疾的药酒”,于是前去求助。起初,罗碧英大娘对红军有些惧怕。但见红军战士个个和气友善,完全不像地主口中“喝人血吃人肉”的模样,便放下戒心,送了红军几碗自家酿的红薯米酒。
罗大娘酿的红薯米酒酸酸甜甜,喝进肚里很清爽,当天夜里,几名红军战士的痢疾就好转了。第二天一早,他们便跑到罗大娘家中去道谢,帮她砍柴挑水、下地浇田。“老乡啊,我们红军是农民的队伍,是来打土豪、分田地,解救咱穷苦老百姓的!”几名战士一边劳动,一边给罗大娘做思想工作。就这样,他们很快便赢得了罗碧英的信任。
几天后,一名红军领导找罗大娘买药酒。“你们红军是来帮我们穷农户的,还说什么卖不卖!你们把这坛酒全部拿去煮给战士们喝,如果不够我再抓紧时间酿一些。”说着,罗大娘赶忙招呼红军进院搬酒。这名红军领导拿出一枚银元,硬是往罗大娘手里塞,“我们共产党有纪律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共产党好啊,不像民团里的土匪兵,见到值钱的东西就拿就抢!”接过银元,罗大娘竖起大拇指。
“罗大娘家并不富裕,但是这枚银元她一辈子都没舍得花。”刘佐根呷一口浓茶,继续说,“红军走后,罗大娘担心被地主乡绅发现,便把这枚银元塞进墙缝中并用黄泥封死,直到她去世后,才由丈夫黄永富捐给了陈列馆。”
一枚银元值多少钱?在当时,能买30斤大米或10尺棉布;到如今,在收藏市场上也价值不菲。可对罗大娘而言,银元有价情无价,这是她与红军情谊的见证,通过这枚银元,她得以认识红军、了解中国共产党;对后人而言,这又是历史的载体,述说着那段带有温度的故事。
上一篇:629是什么意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