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孩子成长路上,如何更好地给予孩子支持,唯有用心地觉察!
我是梅恋,两个孩子的妈(女儿七年级和儿子三年级)这是我的日更文章第135篇,记录家庭生活的成长点滴,学习爱,守护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自从去年6月底带着满满的好奇,带着满满的期待参加李淙翰老师三天两夜的《易经富有密码》面授课程后,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能让我醍醐灌顶,总能从老师的话语里找到自己身上的影子,以前一切的不如意,习惯于寻找他人身上的不足,在老师的课堂上,每一句话都能直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原来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让自己觉得不舒服常犯的错误就是应该化的想法:孩子长大了,学习上应该要独立负责,生活上要学会自理等等,每个人都有着多种年龄,生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以及心理年龄,父母真正给予孩子的帮助有三步:陪他做什么,教他做什么,让他做什么。
所以,转念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通过自己慢慢的转念,孩子也能在彼此互动中,慢慢学会了独立负责的习惯,自己积极主动承担的习惯。
在自己慢慢停止了抱怨,直面表达自己的过程中,孩子也慢慢停止抱怨。彼此逐步走向正向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愿意说,父母愿意听,一起探讨。
儿子从去年7月份至今,从一开始是我半推半就的情况下,上了“葫芦丝”一对一的课程,经过与老师不断地磨合,自己也不断地探索后,现在有些上道,但是下课后,在家的独立练习积极性还是特别的不足,也曾经多次与孩子沟通,孩子也给了答案:说现在葫芦丝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可孩子在这个年龄期,终究还是比较贪玩的,我也特别困惑,我该如何能够让他懂得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让孩子从心里认识到,是自己需要,而不是妈妈需要。
就在今天早餐桌上,我直面地向孩子们表达我内心的困惑和想法,真诚诚恳地告诉孩子们:“在你们的学习道路上,更多的,还是需要你们自己能够更主动一些,少让父母总在背后干着急,虽然你们都能够在老师的要求时间内达成老师的要求,但是,爸爸妈妈更希望你们可以把作业完成时间提前一些,可以留出一些时间让自己放松一些或者提高自己。
对于儿子,如果在你心里,学习葫芦丝这件事情不想放弃,愿意坚持,那么,就把它当做自己的日常,就跟吃饭睡觉上学一样,每天固定腾出一点时间来好好练习,去跟老师学习,一节课就45分钟,比上一对一对的钢琴课还贵。
老师在45分钟内一般是教你一些知识,技能和技巧,如何能够把这堂课学习的真正学会,是需要在课后好好练习消化的,学到的新知识点或技巧才能真正为你所用,不然每次去上课,老师还得再纠正多次,这样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妈妈心疼的不只是钱,更心疼的是你的时间,只有在这个阶段,学业还不是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让自己获取一项属于自己的艺术特长,可以自我陶冶情操。让你学,并不为升学所用,重要的是可以让你自己找到自己可以坚持有积累的事情,也可以在合适的场合中去展现你自己,而不是只有当观众的机会。”
今天,早上去上课,在我主动求助老师的情况下,让老师跟他建立了一个约定,每天坚持练习15分钟,发音频或视频给老师,让老师可以及时点评和间接督促。相信未来的每一天都会有所进步。
图片发自简书App图片发自简书App追在孩子后面喂饭,因为孩子写作业磨蹭而暴怒……什么时候孩子才能自觉啊?当家长发出这样感叹的时候,首先要完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上的转变。如何转变,进而“收获”一个自我负责的孩子?南京三中文昌初中专职心理老师、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国家注册系统心理咨询师王雁老师和家长们聊了聊这个话题。
培养自我负责的孩子,遵循“当事人原则”
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自我负责。自我负责就是做出选择,承担后果。自己知道这是自己的选择,不管随之而来的是什么,都是自己需要承担的后果。
如何培养一个自我负责的孩子呢?首先就是要遵循“当事人原则”。简单来讲就是理清任务的当事人是谁,无论是学习还是健康,个人成长还是未来发展,孩子都必须充分接受他是这些事情的当事人。
的确,孩子小的时候非常需要我们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但当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的时候,就需要慢慢培养自我负责的能力了。很多时候家长迫于时间压力会忍不住代替孩子来解决问题,孩子从不情愿到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照顾的便利就是问题的根源。
因此,第一步:通过责任转换法,把责任交给孩子,并且信任他们的能力。我们做事情通常背后都有自我的心理动机,这个动机可能是外部动机也可能是内部动机。我们以写作业磨蹭为例,来看看如何发现孩子的动机,并利用内驱力进行责任转换。
当看到孩子作业写得慢,一直磨蹭的时候,最着急的莫过于陪读的父母。好,这时候我们先停下来看一看,做作业慢这个事情深受困扰的人是谁,没错,是家长。而反观孩子可能甚至还在享受作业磨蹭带来的福利:这么晚了,我只需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理直气壮不用完成家庭额外的作业了。
所以想要孩子快速完成作业在这个时候只是我们家长的需求。那么我们就要变身为孩子来想想看,我有没有什么理由必须要早点写完作业呢?这样做我能有什么好处。把可能的好处列出来,找到孩子的需求,并且让他享受主动选择带来的好处,强化他主动选择的意愿。比如,孩子早点完成作业可以换取玩耍的时间,那么是否可以尝试让孩子拿到这个好处。在这第一步,我们完成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上的转变。这可以让孩子收获掌控感同时也得到被尊重被信任的情感体验。
讲一百遍道理,不如让孩子承担一次后果
养育自我负责的孩子第二步:允许孩子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称之为:自然惩罚法。就是当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父母不主动惩罚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承担过失带来的后果。
想想在孩子不配合的时候,我们通常的反应模式是什么:生气、冷落、还是讲道理。这些反应模式会在多大程度上管用呢?讲一百遍道理,不如让孩子承担一次后果。在这里我们需要区分“自然后果惩罚”和“消极后果惩罚”两种方式。比如:担心孩子被热水烫伤,在提醒的基础上,孩子还是因为好奇被热水烫到就是自然后果惩罚,而家长把孩子的手放到热蒸汽上体验就是消极后果惩罚,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恐惧,不可取。
允许孩子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主要是培养孩子自我负责的情感体验,并不是为了打击孩子或者真的惩罚孩子。比如孩子不想写作业,我们能用的方法都试过了,可孩子还是不愿意写,那就允许孩子带着未完成的作业到校。如果担心老师的处理方式,可事先和老师沟通,让孩子体会到自己不写作业的麻烦且不伤害他的自尊心。
这里非常重要的是自然惩罚之后的后续沟通。孩子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自然是一种不舒适的体验,那么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共情式沟通的技巧了。
与孩子共情式沟通,同时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第三步,共情式沟通,简而言之就是穿着孩子的鞋走孩子的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共情式沟通分为三步:
第一步:个人觉察与反思。家长是否习惯于运用一些评价式的语言,如果是,请停下来,点起红灯,让自己休整一下,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感受。
第二步:客观描述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重点是不加个人经验和猜测,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类似于美术上的白描。比如:孩子坐在电脑前面。你看到的事实就是孩子在电脑前面坐着。
第三步:承认孩子的主观感受。当孩子的难受、委屈、痛苦、挣扎等情绪被看见了,他自然而然就会觉得好受一点,这时候大脑的执行功能、认知功能就可以良好地启动了。他们就可以生发出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成为一个自我负责的孩子。
最后,培养自我负责的孩子也要通过对自己负责来形成榜样示范。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对自己的接纳,孩子终究会拥有我们追不上的人生,即使会失望、不理解,难以接受,但是带着这种感受去欣赏,同时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好好吃饭,坚持锻炼,学习不止。
上一篇:tga文件怎么什么打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