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 正文

4岁宝宝发烧39度怎么办(6岁宝宝发烧39多度怎么办)

摘要: 4岁宝宝发烧39度怎么办(6岁宝宝发烧39多度怎么办 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杭州3岁宝宝高烧40℃,病因太意外!医...

4岁宝宝发烧39度怎么办(6岁宝宝发烧39多度怎么办)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杭州3岁宝宝高烧40℃,病因太意外!医生:最近高发,容易误诊,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环球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4岁宝宝发烧39度怎么办(6岁宝宝发烧39多度怎么办)1

每次冬天降温,心梗、心绞痛、心率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中招的风险更大。但是,心血管疾病并不只盯着中老年人。这段时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门诊每天都会接诊十几个川崎病的孩子,这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浙大儿院心内科副主任解春红主任医师说,现在是病毒活跃的季节,也进入了儿童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时间。一旦孩子出现相应的症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症状都是发烧、发红疹容易被误诊为幼儿急疹最近,文文一家被折腾得够呛。两周前,3岁的文文开始发40多度的高烧。妈妈带他去了当地医院,但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物理治疗,体温一直减不下来。医生发现,孩子发烧时,身上还在不断发红色疹子,就建议转到省城的医院。文文的家人很纳闷,不就是发烧起疹子,怎么还需要专门跑到杭州治?但事实证明,医生的建议没有错。妈妈带着文文来到浙大儿院,最后心内科医生确诊他为“川崎病”,“那天早上,还有好几个孩子也是这个病,我以前听都没听说过。”解春红医生解释说,现在是儿童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阶段,而川崎病又是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它最早由日本的川崎医生在1961年提出,后以他的名字命名。川崎病其实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因为是血管出现炎症,所以全身上下,只要有血管的地方,都可能会出现异样,像文文就是全身起红疹子。因此,川崎病常常被误诊为幼儿急疹、阑尾炎、肺炎、肝炎、猩红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些孩子甚至是在做了阑尾炎手术之后依然高烧不退才被查出是川崎病。解春红医生说,它尤其容易跟幼儿急疹混淆,两者都会发烧、出疹子,“但是幼儿急疹往往是在烧退后发疹子,疹子是一粒粒的,而川崎病可能在发烧的同时就出疹子,而且疹子也不一定是一粒粒的,可能是一片片的红疹,甚至表现得像湿疹。”好发于2个月~5周岁孩子不及时治疗会损伤心脏川崎病高发于冬春季,在秋季也有一个发病小高峰,好发于2个月到5周岁的孩子,浙大儿院收治的最小的川崎病病人是1个月16天。川崎病的发病原因现在仍不明确,病毒、细菌感染,甚至尘螨等都有可能引起川崎病。一般川崎病都表现为发热,绝大多数患病的孩子预后良好,一般八周左右就能自然恢复。文文在浙大儿院顺利地做了治疗,正在恢复之中。但患过川崎病的孩子,也有可能再次得病,复发率在1-3%左右。所以,文文的家人还不敢掉以轻心。解春红医生强调,川崎病在发病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对孩子的心脏造成难以治愈的损伤,“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15-25%的川崎病患者可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其中以冠状动脉损害最常见,这也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可为患儿成年后的冠心病埋下潜在危险。”那如何发现川崎病的蛛丝马迹呢?解春红医生列出了5个症状,如果孩子发烧的同时又有其他的这些症状,那可真要当心了。发烧39℃到40℃,并且持续5天以上;口唇红、干裂,舌头像杨梅一样,医学上叫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眼睛红;皮疹;手足肿胀或脱皮。到了后期,大概是7-10天左右,患者的手指还会脱皮。解春红医生说,从临床上看,这些年川崎病的病人不断增多,尤其是不典型的病人增多,这些病人可能5大症状只有两三条符合。如果有这些症状,一定要将孩子送到心内科做进一步的诊断。

4岁宝宝发烧39度怎么办(6岁宝宝发烧39多度怎么办)2

育儿琦说,您好。有个问题想要问你:我家果冻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就一脸的不高兴,到了晚上又说不要吃饭,正劝他的时候,突然大哭起来说耳朵疼,我赶紧带他量体温,38多度,还有一点是果冻他4天前因为流感发烧了,除了还有一点的咳嗽外基本都好了,哪知道又这样,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有人这样问。

“难道是中耳炎”,我心里默默地说道。

关于中耳炎,我一直在考虑专门写个文章,资料一直在整理中。今天,趁着这个机会,育儿琦说就来说说有关“孩子中耳炎”这个问题吧。

我在论坛看有一些楼主说:孩子明明得了中耳炎,医生却只让喝点退烧药,慢慢等着好,讲真我很怀疑这个医生看病的能力......

其实,想要了解治疗方案是不是靠谱,就要先了解一下生病的原理。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中耳炎。

在人类的耳朵里,有一个叫做“耳管”的管子,它是和鼻子连在一起的,所以耳鼻喉都是想相通的,(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体现,当你太用力擤鼻涕时,耳朵会疼)当鼻子里面的鼻涕太多没有地方去时,就很容易顺着耳管“溜出来”,一直漫一直漫,直到耳管的尽头—那个死胡同,鼻涕就被鼓膜给拦下来了。

而鼓膜是我们重要的一个听力器官,就是因为有鼓膜的震动,我们才可以听到声音。只是薄薄一层膜的它能把耳道完全封死,而鼻涕从耳管逃到这里出不去,就只好“占山为王”停留在这个叫做中耳的地方,直到鼻涕量变少时,他才会“打道回府”顺着耳管退回去。如果鼻涕能顺利的退回去,那也就没啥问题。

有问题的是,当这些鼻涕退不回去,在感冒、鼻窦炎、过敏的情况下,耳管就容易发炎红肿,以至于耳道越变越窄直到被封死,鼻涕就“进退无门”的留在中耳这个区域了。

而鼻涕可是个“惹事精”,里面藏有大量的病菌,当这些病菌来到温暖潮湿的“温柔乡”时,那就嗨皮地使劲造腾繁殖了。当然,人类的免疫系统也不是善茬,中耳区会分泌出富含白细胞的粘液去和病菌厮杀,你会发现里面有越来越多的脓液,那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如果双方都还不退却,就会对鼓膜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时候人就会感觉到耳朵痛了。

左面正常,右面已经发炎充血,里面有积液

当脓液造成的压力鼓膜受不了时,鼓膜就会被挤破,脓液就会从耳朵里流出来。

为啥小宝宝特别容易得中耳炎呢?

这是因为小宝宝和成人的内耳形状不太一样。

左面小宝宝,右面成人

从对比图你会发现,小宝宝的耳管对于成人来讲比较短,呈水平状态,所以当他们稍微有一点鼻涕就特别容易漫过来以及停留下来。

而成人的耳管不仅比较长,它还呈斜坡状态,鼻涕不容易越过去,即使越过去了,也是很容易就退下来的,所以成人不太容易得中耳炎。

因此,中耳炎是3岁以下小宝宝第二易得的疾病,第一是感冒哈~而在美国,更有这样的数据:

1岁以下的小宝宝有一半都得过中耳炎;3岁以下的宝宝有6分之5都得过中耳炎。3岁以后,随着宝宝们的耳管结构趋向成人化发展,就不易再得中耳炎了。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得了中耳炎?

中耳炎有三个明显特点:

1.耳朵疼痛。大一点的孩子会说能,能告诉家长耳朵疼痛。小一点的宝宝不会说,但他会通过异常的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适,甚至有的会揪自己的耳朵(注意:如果在宝宝一切状况良好下揪、扣、挖自己的耳朵,麻麻们请放心,这不是中耳炎哈,不用过分担心,可以看看是不是耳朵痒,要清理耳朵了)

2.伴随发烧。当中耳炎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发烧,这是人体通过升温对抗病菌的一种形式哈~但这发烧和耳朵感到疼痛不一定是同步的:有可能在发烧之前就开始疼了或者暂时没有疼痛感,却已经发烧了。

3.多发在感冒或者鼻窦炎之后。感冒和鼻炎会产生太多的鼻涕,才会漫到耳管里,所以感冒中后期是中耳炎的高发期。一旦宝宝感冒超过5天,表现开始异常,就得注意检查耳朵了。

还有一些中耳炎可能会有的症状:像食欲减退、难以入睡或者易醒、腹泻或者呕吐、从耳朵飘出来难闻的气味、耳朵有脓液流出、突然的听力障碍、平衡感变差等。

对于文章开头所述的案例,医生的治疗方案靠谱吗?

其实大部分中耳炎是可以自己痊愈的。因为只要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白细胞战胜了病菌,耳管的堵塞解除了,中耳区域的粘液回流到喉咙或着鼻子中,中耳炎就自己痊愈了。所以说开头那医生也不算离谱哈~~

国外对使用抗生素持严谨的态度(这点不像国内,动不动就开),所以他们对于以下这两种情况会直接给开退烧止痛药,接下来就继续观察。

半岁到一岁之间,只有一只耳朵稍微感到疼痛,发烧在39度以下的2岁以上,两只耳朵都有微微疼痛,发烧在39度以下的

为啥对使用抗生素这么严谨,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抗生素会杀死宝宝肠道里面的好细菌,导致拉肚子引起中耳炎的除了可能是病菌也有可能是细菌,而抗生素对病菌是无效的

以下3种情况才会考虑开抗生素:

6月以内的小宝宝(免疫系统还很弱)症状很严重的(发烧39度以上、心跳加快、出汗等)2岁以下,两只耳朵都很疼痛的

如果宝宝因为中耳炎使用了抗生素,那么最好用满7天,即使宝宝已经感觉好了也要继续用,这样才能保证细菌全部被杀死。有少量的抗生素比较“笨”,它只会筛选出有抗药性的细菌,等下一次再用这种抗生素就不太管用了。

假如用了抗生素在3天内依旧没有好转,那医生会给你换其他抗生素。

某度上说的使用“外用滴剂”可以治疗中耳炎,到底靠谱吗?

国内网页很多显示治疗中耳炎要用“外用滴剂”。基本上就是抗生素外加类固醇药物。

不能说没有用,只是要分情况来使用。

大部分中耳炎仅仅是积液导致了耳朵疼痛,鼓膜还没有破裂的情况下往耳朵里面用滴剂是没有用的,因为在鼓膜的阻挡下,药根本就进不去好吧~~

只有鼓膜破裂、脓液流出来的时候用这种方法才可以,不过得提前把耳朵里面的脓液清洗出来,再用药才可以。

所以,当孩子表示自己耳朵疼时候,自己别乱弄,先去医院看看才是正道。

怎么可以缓解耳朵疼痛?

很简单,两步走,一是及时使用止痛退热药物(像布洛芬、泰若林,这都是必备的儿童退热药);二是多喝水,不仅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多做吞咽动作有助于中耳的积液排出,减轻鼓膜的压力。

孩子频繁得中耳炎怎么办?

有一些孩子因为天生内耳构造原因,确实比较容易得中耳炎,所以如果实在受不了可以考虑在全麻的状态下做“耳朵插管”手术。它就是在鼓膜上切一个小缝,放进去一个小管,这样中耳和外界就通气了,一是脓液不会再给中耳加压了;二是通风能抑制细菌繁殖,不容易再严重发炎了。

如何预防中耳炎?

其实偶尔得一两次也倒是正常,因为它的发病率实在太高了。如果要预防,可以从以下着手:

防感冒。少去人多的地方、勤通风、勤洗手、远离吸烟人群,注意接种疫苗。坚持纯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抗体的存在,6月以内纯母乳的小宝宝基本不会得中耳炎;奶瓶喂养的比母乳喂养的患病率高70%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吃奶。平躺吃奶,奶水容易在喉咙那个区域横向留到耳管里,引起中耳炎。远离二手烟,这个就不用说了吧。

关于中耳炎,就说这么多了。真的挺多了,如果觉得育儿琦说有帮助到您,就赏个赞关注一个吧,辛苦码字的育儿琦说在此谢过了哈。

“育儿琦说”—是一名常年混迹育儿论坛并刻苦攻读各门各派育儿宝典的宝妈,正是因为我宝的难搞又难养,将我“培养”成为一个民间育儿专家。满肚子育儿经验烂在肚子里实在可惜,于是我将通过文章的方式说给各位有需要的朋友们~~喜欢我的可以点击关注喔~~

声明:本文由育儿琦说原创。

4岁宝宝发烧39度怎么办(6岁宝宝发烧39多度怎么办)3

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个家长最希望的,但是不管我们在怎么呵护孩子,他也会有感冒发烧的那一天,那么这个时候是家长最头疼的了。因为一旦孩子出现了高烧的状况,就会让一些新手妈咪们手足无措。

前段时间闺蜜的孩子就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起初还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异样,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孩子就一直的哭闹不止,而且身子也摸起来烫烫的,闺蜜当时就给孩子量了个体温,孩子竟然高烧到40多度,当时把闺蜜都吓哭了,生怕孩子被"烧坏"。

其实,像很多家长一样,孩子如果出现高烧的症状,家长最担心的就是以下这两个问题。第一,温度如此之高,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一个状态下,会不会把孩子的脑袋烧坏呢?第二,孩子会不会烧成肺炎呢?

首先,我们就需要先搞明白,发烧,到底是怎样一个原理。有时人在生病的时候,为什么会发烧呢?

其实,是这样的。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攻击了人体,引发疾病的时候,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时就会被激活,产生内源性的致热源,同时,病毒、细菌作为外源性的致热源,两种致热源共同作用于下丘脑上调体温设定点,就会导致人体发热。而有的时候发热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因为人体在发热的时候可以刺激身体.上的某些防御功能,同时,体温的升高也可以让细菌病毒没有适宜的生存空间,病原体繁殖也就不会那么快了。

好比我们的国家都有个边境,一旦有人贸然闯入,那必定是先把枪对准他,如果没有任何应对,那敌人就可以长驱直入,把你干掉你都不知道,如果身体没有发烧这个机制,那病毒就能长驱直入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也会把你干掉~

你见到发烧就像家里进了贼一样害怕,要去跟他拼命,那你已经输了,你接下来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错的。

不要把发烧看做身体的贼,要把它当成一个严格的教练,虽然也让你很苦,但是终究是为了成长。

图片来源:昭元儿童摄影(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家长之所以会担心,高烧的状态会不会损伤孩子的大脑,正是因为超高热往往与危重病有所关联,比如乙型脑炎、脑膜炎等。

但是家长首先要搞清楚的一点就是,这些症状都是因为患了脑炎肺炎才会呈现出高烧状态的,所以并不是高烧导致的。

我们先要搞清楚孩子高烧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是因为这些的话,就不用在忧心忡忡的了。

所以说,孩子在高烧的时候,并不会烧成肺炎,也不会烧坏了脑子,而且没有证据证明高热会造成孩子脑细胞的损害,临床也未见报道说孩子仅仅因为发热而出现智力伤害。而这个时候家长们就可以将悬着的一颗心,暂时先放下来了。将来遇到孩子高烧的情况,也要稳下来,不要乱了手脚。

而且我们的身体没有办法一直忍受持续的高温。所以孩子即便不吃退烧药,体温其实也会高高低低上上下下。

在退烧的过程中,身体会通过排汗、想喝水、想睡觉,用这种方式把体温向下调节到37度。

所以排汗流汗是体温中枢把体温往下设定的结果,而不是退烧的原因。

但很多人把因果关系搞反了:觉得流汗之后就退烧了,所以我只要让我的孩子闷出汗来,他就会比较快退烧。于是给孩子裹棉袄、盖棉被、洗热水澡、喝热水,就是要让他流汗。

其实这是错的,天大的误区。

发烧的孩子怎么照顾?

那么孩子发烧了,正确的照顾方式应该怎么做呢?

最重要的当然是先补充水分:不管你是给孩子喝水、牛奶、鸡汤、吃水果,只要有水分都可以补充孩子发烧时的水分散失。

随着体温的高低,帮孩子更舒服:当孩子在畏寒后他觉得冷,你就给他加衣服;如果他正在退烧觉得热、流汗,你就让他脱衣服。千万不要盲目捂汗。

如果孩子温度高到精神开始有点不太好,请你给他吃一点退烧药。那到底是38.5度还是39度该给孩子吃药呢?

其实都不对。退烧的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舒服,有些孩子到了39、40度都还是生龙活虎活蹦乱跳,你没事喂他药干嘛呢?

吃不吃退烧药,应该看得是孩子的精神,而不是体温:看看你的孩子在哪个温度精神开始不好,或是跟妈妈说觉得不舒服,这才是应该喂药的时候。

通过口服的退烧药有两种:

一种是Acetaminophen:中文翻译叫做扑热息痛或是对乙酰氨基酚,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商品名,但基本上成分都是一样的;另外一个叫Ibuprofen:中文是布洛芬。

不管给孩子服用哪种药,都需要大概2小时左右才能发挥药效,平均可以降1~1.5度的体温。如果你的孩子39度,不要期待可以掉到37度,通常降到38度左右就已经是药效的极限了。

因为不同品牌的浓度不同,你需要由医生确认孩子需要吃的剂量。一般大概每隔六个小时,才能再给孩子吃同一类型的退烧药;如果有些情况下,需要给孩子服用不同类型的退烧药,需要间隔两个小时。

总之每次用药一定要间隔2小时,不要吃了药才15分钟就量体温怎么还没降,这样就有点太紧张了。

除了口服的,常见的还有退烧的塞剂,但因为塞剂会让孩子很不舒服而生气,而且会让体温波动更大,反而让他发烧的时候更不舒服。

这三点都做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重点就是看孩子退烧以后精神有没有恢复。

退烧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好不好。

如果孩子吃了退烧药两小时之后,体温慢慢下降;或是睡了一觉体力又恢复了;或者在家观察大约两天左右,吃了退烧药精神状态就会恢复,这些情况都可以不用看医生。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吃了退烧药之后,退了烧精神却没有恢复,喜欢看的电视还是不看、喜欢玩的玩具还是不玩、喜欢吃的东西还是不吃,总是无精打采的,这个时候不管你的孩子烧了多久——1天或者几天,都应该立刻去看医生。

因为精神不佳是所有并发症的共通症状,你的孩子不管是并发细菌感染、并发脑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或是脱水,基本上都有一个共通症状:就是精神状态和活动量会先下降。

所以孩子发烧的家庭护理其实总结起来很简单:

判断孩子发烧严重程度,看精神状态,而不是盯着体温高不高;孩子发热的家庭护理正确方式,就是顺其自然,该穿穿、该脱脱,让孩子感觉更舒适。

添加么么官方微信:enmou 1506

交流育儿经验,解决育儿困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