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汴梁是现在的哪里
东京,为何属于日本,不属于中国?,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财经达人小妹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东京,为何属于日本,不属于中国?洛阳和开封,是中国的东京。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南京是民国时的首都、现江苏省省会。北京和南京的名号,想必大家已经非常熟悉,我们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
那么,东京和西京呢?
东京是位于中国东部的日本国的首都。西京是西安的曾用名。
当然,东京不是日本法律定义的日本国首都,日本国根本没有法律定义的首都。
这样看来,日本国,真的是很奇葩!
我们先来看看西京。
民国时期,西安曾名为西京。国民党曾希望定陪都于西安,不过由于西安比重庆更靠近前线,最后陪都定于重庆,而未定于西安。
在历史上,当西安作为国都或陪都时,以其地理位置与国家东部的国都或陪都相对,而称西京。
西周时期,洛阳称成周又称东都,镐京称西都。王莽也将洛阳称为东都,长安称为西都。
东汉年间,都城是洛阳,长安称为西京。东汉张衡《西京赋》和西晋葛洪《西京杂记》的西京都是指长安。魏、晋时期,以长安为西京。隋代,定都洛阳,以大兴城(长安)为西京。唐朝年间,以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
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北京、南京和西京属于中国,那为什么东京不属于中国?中国自己的东京呢?
历史上中国的东京是洛阳和开封。如前所述,在唐代及唐代以前,洛阳长期名为东京。
洛阳,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唯一的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 。
宋朝年间,中国的东京是开封。
东京汴梁,是北宋时的国都,即现在的开封市。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宋朝的东京,何其的辉煌!
中国有自己的东京,为什么东京的名字被日本攫取了呢?
日本,弹丸小国,面积不到四十万平方公里,岛国,远离亚欧大陆,至今被美国驻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穷凶极恶的日本,曾经侵略中国,杀害中国人民,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日本犯下的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等无耻的罪行的让我们永远无法释怀,永远让我们铭记。
1945年,经过十四年浴血抗战,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来看看东京的来历。
我们在翻译日本地名时,如果原日文名为「漢字」,直接翻译过来使用。日本首都名为“東京”,遂直接翻译为东京。
为什么日本,竟然敢称呼其首都为“東京”?
日本从“大化革新”开始全面学习唐朝。公元794年,恒武天皇将都城迁到平安京,这座城市全部模仿长安。效仿唐朝,将京城一分为二,西面叫“长安”,东面叫“洛阳”。东部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核心地区,称为京都。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将江户改称为东京。1869年,日本的都城从京都迁移到东京。
不过,至今日本没有法律上的首都。我们姑且认为东京是日本首都。
我们认为,既然中国有自己的东京,就应该恢复洛阳或者开封为东京的名号。如今的日本东京,不属于中国,这是不合理的。
日本的东京,应该翻译为其他名称。或者让东京纳入中国版图。
《东京梦华录》,这个东京可不是说的现代的日本的那个东京,而是距今千年左右,北宋的都城汴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
这本书所记叙的,就是当年汴梁城的风物旧貌。
之所以叫梦华录,理由在于,孟元老记忆中的那个汴梁城已经在靖康之耻之后,不复存在了,还想再见到往昔繁华,唯有在梦中了。
开篇就是:“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大意就是说,自从靖康之耻,避难江南以来,再和亲戚说起往昔汴梁城的繁华,后生小辈们,都以为在说梦话。因此记下旧日图景,取名为《梦华录》。
作为都城,汴梁的繁华,在当时,绝对可说天下之冠。
孟元老在书中提到,“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意思就是说,从耄耋之年的老翁,或者垂髫之年的稚童,都未曾经受过战乱之苦。
北宋末年,虽然危机四伏,但其实国力尚可,导致靖康之耻的一大原因,还是在于宋徽宗和宋钦宗两父子的迷之操作,例如让道士郭京撒豆成兵来抵抗金军之类的。
对于研究北宋时代的市井生活,很有参考价值。
从太平盛世,一下子落入到乱世中浮沉,对过往的生活,自然会有很深的怀念之情。
例如从开元到天宝,目睹安史之乱的杜甫,又或者少时“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的晚明张岱。
孟元老同样从北宋末年的膏肓富贵,一下子山河破碎,靖康耻、二圣北狩。
从《东京梦华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了一个战火还未侵袭而来的汴梁。
这座天下之冠的城池,何等样貌,而那时候的百姓,如何生活,有哪些节日,小贩又在售卖些什么物件,有什么著名的小吃,市井百态俱在,可谓一幅以文字描绘出的《清明上河图》。
而联系到作者落笔的时候,这些旧日种种,都早已随着金兵南侵而烟消云散,未尝不油然而生一种悲凉之感。
对宋朝有兴趣的同学,这本《东京梦华录》,算是很好的一本读物了。(不过因为都是文言文,可能需要一些古文功底才能流畅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宋时期大宋王朝的四大京都:东京在开封府,为首都;南京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西京在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北京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南),皆为陪都。 东京:即汴梁,当时是开封府辖地,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是北宋王朝的皇都,皇帝生活办公就在那里,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西京:即河南府,就是现在的洛阳市,在前面几个朝代曾经做过都城,在唐朝时曾称东都,北宋时也算是比较繁华的城市,因在汴梁之西而得名。北京:即大名府,当时的北京可不是现在的北京,现在北京当时还在外族之地,当时的北京大名府就是现在河北省大名县,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处,当时梁山泊攻打大名府就是此地。南京:即应天府,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处在四城市最南边,与汴梁比是在东南,当时百姓也就称南京。
从军事角度上看,开封地处黄淮平原,四面陆地无险可守,唯有北面的黄河能对这一方向的来敌起到季节性的屏障作用,因为在冬天河面封冻,敌军尤其是游牧骑兵可以踏冰从北方一路杀到汴梁城下。这一河段的黄河甚至害大于利,时常的水患威胁,对汴梁水系的淤堵都需要花费大量财力加以治理。不远处的洛阳则不同,赵匡胤将目光投向了那里,西有崤山,南有伏牛山、熊耳山、北有邙山,东有嵩山等山脉作为屏障,北临黄河天险,黄河以北又是王屋山、太行山等险阻,四方关隘有虎牢关、孟津关、函谷关、伊阙关、蒲津关等等控制交通要道,是易守难攻的形胜之地。
然而赵匡胤的迁都计划却被晋王赵光义和群臣给破坏了。历史记载晋王赵光义的一句“在德不在险”打消了太祖迁都的念头。可是一代雄主赵匡胤怎么会这么听人摆布呢?况且后来的历史也表明迁都是最正确的选择。那么太祖为什么妥协了呢?背后的继承人之争才是事情的关键。
宋朝建立之初,制度大多沿袭前代,而之前的五代都没有设立储君,也就是说:没有太子。其主要原因是,五代时父子、兄弟相残屡见不鲜,一旦设立太子,立即会成为攻击的对象。另外,皇帝也不愿意自己之外,另有一个权力集团。那么,继承人的问题如何解决呢?万一皇帝不幸,江山总要传给后人的。于是,一个默认的继承制诞生了,亲王加 首都府尹成了重要的象征。
当时的太宗就是晋王兼开封府尹,但是太祖的儿子已经成年,太祖打算一步步地把继承权移交到太子手里。只要迁都成立,把晋王的开封府尹拿掉,换成自己的儿子。权力就可以慢慢交接了。可是群臣的阻力告诉太祖此事不能操之过急,所以他临时妥协了。准备下一步动作。最终天不假年,烛影斧声之后,北宋的皇位就传到了太宗一系。直到后来高宗无后,太祖一系才得重登皇位。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天理昭彰,报应循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