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侯相当现在什么官
古代打仗论功行赏,“赏千金,封万户候”,到底值多少钱!,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煮酒吹历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看历史剧的时候,常常听到:捉住XXX,赏千金,封万户。这个千金到底值多少钱?万户侯又是多大的官??
根据《汉书·文帝纪赞》:“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就是说一百金相当于十户中产阶级家庭的总资产,那千金即等于一百户中产阶级家庭总资产。这是西汉,西汉初年全国人口不超过2000万,武帝顶盛时期大约人口6000万,姑且假定西汉文帝时期人口为5000万。当前的总人口以13亿计算。
另外西汉时期一户平均约等于4人至5人;而我国现阶段城市人口大多为一户3人,小城镇及农村稍多,故认为二者大致相同。故推断文帝时期的一户相当于今天26户。
另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称,中国家庭资产中位数(注意不是平均数)为40.5万。因此粗略可知汉朝的1000金的购买力=26*100*40.5万=105300万元=10.53亿元。
万户侯食邑万户以上,名义上也就是说这万户人家的赋税徭役全都听这万户侯的,俨然国中之国。以最少的万户计算,西汉1万户相当于今天的26万户,一户平均4人计算,总共接近100万人,也就是说类比今日,可以管辖的范围已经是一特大级城市。
唐朝富强,唐将富裕,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我们翻开唐朝名将录,就会发现有很多“外族”都跑到唐朝来当将军,包括我们熟悉的尉迟敬德、史大奈,其实都算“诸夷蕃将”——《新唐书·列传三十五》中的冯盎、阿史那社尔、阿史那忠、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黑齿常之、李谨行、尉迟胜(不是尉迟恭)当然也是诸夷蕃将。
这些外王、特勒纷纷到唐朝矢志效忠,除了李世民以及大唐博大胸怀的感召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唐朝对功臣实在是太好了——只要你能打,赏千金封万户侯,皇帝连眼睛都不眨一吓,只要你不反叛,生荣死哀,后世十辈子都沾光。
唐朝武将有多富有,笔者曾写过秦琼和郭子仪的家产富可敌国,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唐朝开国名将中,也有一个另类——程咬金,此公好像存多少钱都嫌少:他每年的收入无论是按当时铜钱还是现在货币计算都超过百万,但是他晚年还是抢了几千家胡人的财产。
老程屠城抢钱,在新旧两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就让人有点莫名其妙了:身为上柱国(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后也受封上柱国)卢国公的老程并不是一个贪得无厌之人,而且他的家产也不比秦琼少,为什么还要自毁晚节呢?如果我们细看唐朝史料,就会对老程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既得了实惠,又保全了身家,其聪明睿智,连李治和武则天都被他忽悠瘸了!
要想知道程咬金的年收入有多少,就得先了解两个名词:其一、食实封;其二、租庸调。
程咬金于大唐武德二年投奔唐军,并被因为作战勇敢屡立奇功而被封为宿国公,贞观元年,李世民重新制定功臣待遇,程咬金获得“食实封七百户”。
其实按照唐朝一开始的规定,像程咬金那样的开国公,应该有三千户食邑:“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三曰国公,从一品,食邑三千户。”
但是唐朝开国功臣太多了,而连年战乱之后人口锐减(从九百万户降到三百万户),如果国公郡公县公一直侯伯子男都按规定享受食邑,皇帝就得喝西北风了,所以就有了“食实封”,即使是万户侯,真正的铁杆庄稼也就一千来户,虚实之比为十比一是惯例,程咬金能拿到七百户实封,已经算是提高待遇了。
所谓食实封,就是这多少户人家的赋税不交给朝廷,而是交给某个功臣,唐朝赋税实行租庸调制,按照当年土地重新分配原则,每户至少有一百亩土地。
经过隋唐战乱,地主和自耕农被反王们杀掉吃掉一多半,有了大量无主空闲土地,所以李渊和李世民推行“口分田”和“永业田”制度创造了条件——即使每户只有一个男丁,也能分到八十亩口分田和二十亩永业田。
如果家有三五个男丁,土地面积就翻三五倍,咱们保守地按每家只有一个男丁计算,程咬金至少可以收取七百户七万亩耕地的租金,这个租金是固定比例的,“四十税一”。亩产二百斤只需向朝廷上缴五斤,这被当做唐朝轻徭薄赋的象征,这也是唐朝人口逐渐恢复的主要动力。
程咬金每年收租,至少能收三万五千斤粮食,事实上这个数字可能还要翻好几倍,即使只有三万五千斤,那也是十万块钱,这是程咬金的保底收入。
但是食实封并不止是收点地租,七百户百姓本应为朝廷免费出力的徭役(庸),也变成了程咬金的免费劳动力。唐朝租庸调制规定,每个成年男丁每年要服徭役二十天(也是历朝历代最少的),这就是说,程咬金每年至少可以免费用工一万两千个,每天可以有三四十人给他白干活。
如果程咬金家用不着那么多帮工(事实上也用不着,程咬金家里的仆役由朝廷给发工资,而且程咬金也不会用他们给自己端茶倒水),那么就以布匹代替:每个男丁每年向程咬金缴纳六丈绢或七丈四尺布。
虽然每家交得不多,但是程咬金有七百户实封,那么每年就有四千二百丈绢或五千丈布,这也是一笔大数目:唐朝十丈为一匹,因为时期不同质量不同,唐朝每匹绢的价格从二百文到五万文不等,咱们按最便宜的算,程咬金每年也能收到四五万文钱——不要小看了唐朝的铜钱,其购买力不是我们能想象到的,有时候一斗米才几文钱。
除了这些,程咬金还可以按规定收“调”,这也是定额的:每家上缴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前面咱们说的七百户实封的租庸调,对程咬金来说只是毛毛雨,他受封宿国公(后改为卢国公),还得到了三十五顷永业田,这些田地可以代代相传而且不用交税。唐朝的三十五顷相当于现在一百九十顷,能打多少粮食,读者诸君可以自己算:“武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五尺为步,其阔一步,其长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顷。”
这一百九十顷或者当时一万九千亩土地,程咬金每年至少能收入三万八千斗租金(给个人交的租金是上交朝廷的数倍甚至十倍二十倍)。
玄武门之变后,程咬金也被封为上柱国,又多了三十顷(唐顷)永业田,而且还得到了一大批金银财宝——程咬金的墓志铭似乎可以作证,虽然老程没有在玄武门大开杀戒,但他也出力了(玄武门参战人员名单中没有他和秦琼,估计是留守秦王府了):“事宁之后,颁乎大赉,赏绢六千匹、骏马二匹、并金装鞍辔及金胡瓶、金刀、金碗等物,加上柱国。”
唐朝对功臣还有一项特殊待遇,那就是家里的仆人由朝廷发工资(参见新旧两唐书《郭子仪列传》),就连家里的战马,也是朝廷给草料,所以程咬金家的日常生活花销基本为零,所以程咬金无论是当右武卫大将军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还是当普州刺史、左屯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他的俸禄都是干赚的——这些钱他一般都用来奢侈消费,比如说纳妾、喝酒。
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知道程咬金每年收入至少上百万,这还不算皇帝的赏赐,但是老程晚年还是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抢了胡人的财产。老程不但抢钱,还屠城,这件事在《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和列传第三十三中均有记载:“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
程老爷子为什么要屠城呢?这是他的副手王文度撺掇的:“比我兵回,彼还作贼,不如尽杀,取其资财。”
先锋官苏烈苏定方(好人,英雄,被演义小说抹黑了)坚决反对,但是主帅程咬金拍板,这数千家胡人被杀光烧光抢光,苏定方不参与分肥,老程当然是拿了大头儿。
这时候就有读者要感到奇怪了:你程老先生跟唐太宗李世民是亲家(程处亮以功臣子尚太宗女清河长公主),家里的钱十辈子都花不完,为啥要贪图几千家胡人的财产?
这就是程咬金的精明高明之处了:显庆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那时候李世民留下的功臣宿将没几个了,如果他不给自己找点麻烦受点处分,或者表现出不贪钱财只贪权力,他的处境可就危险了——武则天目露凶光,连李勣都肝儿颤,就更别说程咬金了: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六的郧国公张亮和排名第十七陈国公侯君集都被杀掉了,排名第七的尉迟敬德已经把自己关在家里吃了十五年云母眼看就咽气了(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显庆三年薨)。
大唐开国功臣就剩下老练油滑的李勣左右逢源,还有长孙无忌在朝堂上嚣张跋扈,另外就是以七十高龄带兵北征的程咬金了,如果程咬金不搞出点事情来,有怎能让皇帝两口子放心?
果然“贪财”的程咬金让李治和武则天都放心了:将其停职数月后又出任岐州刺史,至于他抢的那些钱财,根本就没人追问——在皇帝皇后眼里,贪财的老程,比不要钱的老程更真实可信。
这样一想,读者诸君可能会就对程咬金屠城抢钱的事儿表示理解了:抢的又不是大唐子民,皇帝和大臣也说不出啥话来,用这种方式自污、自保,老程不愧是大唐开国名将中大智若愚的第一聪明人……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有人问:楚汉相争时,一名小兵得到项羽一条大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然后其后人出了2个皇帝,12个宰相,是真的吗?
以史为鉴负责任的说,这个小兵的后代影响极大,其家族不仅仅出了2位皇帝、12位宰相。还出了中国历史上极为出名的许多文人墨客,甚至中国许多历史大事件后面都有他们家族的背影。
这个家族就是著名的弘农杨氏!这个小兵就是刘邦的部下杨喜!以史为鉴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弘农杨氏的历史大家就知道此言不虚。
弘农杨氏的祖上可以考到刘邦麾下将领杨喜。杨喜在汉高祖刘邦麾下只是担任一个小小的郎中骑都尉,平常打仗也没有啥拿得出手的功劳,如果长此以往,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高级士兵而已。
但是在楚汉相争到了最后阶段,项羽被围垓下,刘邦下令杀了项羽者可赐千金,封万户侯。项羽虽然神勇无敌,但眼看失败在即,也不肯过江再战,大喊一声: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于是挥剑自刎。刘邦士兵看到霸王自刎于是纷纷争抢尸首,最后项羽尸体被五人抢走。王翳取其头,吕马童、吕胜、杨开各得一块,杨喜抢到了项羽的一条大腿。
回到汉营,刘邦因其五人追杀项羽有功,干脆把奖金和侯爵平分给5人,于是五人都成为了侯爷,杨喜被封为赤泉侯,食邑1900户。
楚汉相争之时,六国的旧贵族已经被淘汰殆尽,而像刘邦、杨喜这样的新贵族,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只不过培养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的时间,杨喜虽然被封为赤泉侯,但是在他之后,杨家并没有出色的人才诞生。直到汉昭帝时期,杨家出了一位人才。
汉昭帝时期,杨家出了一个人才名叫杨敞。杨敞本事不大,但是运气极好,他跟了一个中国历史上都特别牛的人:霍光。
昭帝初,霍光当大将军的时候,杨敞就是霍光的军司马。等到霍光专权的时候,杨敞也跟着当了御史大夫、大司农、丞相等等高官。
等到汉昭帝去世,霍光先找了昌邑王刘贺继位,结果27天后霍光就准备把刘贺给废了,霍光做了决定后找了个人去通知杨敞。杨敞刚开始还支支吾吾不同意,但是杨敞娶了个好媳妇-司马迁的闺女-劝到:霍光是来通知你的,不是征求你意见的!你要是不表态,怕是要大祸临头了。
杨敞一拍大腿,恍然大悟。于是赶紧表示同意。于是杨敞跟着霍光也就坐稳了丞相的位置。从此之后杨家就开始崛起,成为豪门。杨敞也被尊为弘农杨氏之祖。
到了东汉,杨敞玄孙中又出了一个大人物,这就是当时的大儒杨震。因为其学问、品德、弟子都很多,人送称号“关西孔子”。历史上可以和孔子并称的基本上都是非常有名的大人物,杨震也给后世立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杨震官至太尉,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半夜向他行贿,杨震不收。这位朋友说:现在夜半时分,根本没有人知道,你就收了吧。
结果杨震义正言辞的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来没人知道?
于是这位朋友只能尴尬的知难而退。
这就是著名的“四知”典故,弘农杨氏还建立了四知堂作为传家座右铭。而且“四知”的美名流传数千年,至今在纪检委发言中还可以多次看到要求学习“四知”的发言,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而杨震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重孙子杨彪,都继承了杨震的优良遗风,做人做事都非常靠谱,被朝廷所赏识,全部官至太尉,于是成为了东汉时期著名的“四世三公”之家,和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汝南袁氏相当。
到了杨彪这一代,杨彪娶了袁术的姐妹当媳妇,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杨彪的儿子就是著名的杨修投奔了曹操,但可惜杨修持才放狂,最终被曹操所杀。杨修之死的理由除了杨修政治站队曹植外,还有一条就是杨修是袁术的外甥。
但是杨修虽然死了,弘农杨氏却根基未损,依然是豪族,果然没多久杨氏重新崛起了。
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后,杨氏再一次崛起,不过这一次却是以外戚的身份。
司马炎的皇后杨艳就是弘农杨氏的人,还给司马炎生了个嫡子司马衷。为了保证傻儿子司马衷能坐上皇位,杨艳费尽心力,在自己死后还把杨家姐妹杨芷拉进皇宫,让她继承皇后位置来保护司马衷。朝堂中还有杨氏外戚的大量支持,弘农杨氏的杨骏与弟杨珧、杨济三人因为辅佐西晋开国君主武帝司马炎,分掌军国大权,势倾天下,时人有"三杨"之称。
于是在内外帮助之下,傻子司马衷最终才得以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晋惠帝。但是后来因为司马衷的白痴,皇后贾南风的专权,和外戚杨家产生了政治纠纷,结果贾南风技高一筹直接让西晋杨骏被灭三族。这也是弘农杨氏的第一次灭族之祸。
不过贾南风和司马衷随后引发八王之乱,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悲惨境地。留在中原的杨氏虽然有漏网之鱼但只能在乱世中飘零。
弘农杨氏虽然经历了灭族惨剧,但是杨氏毕竟经历了许多年,积累很深厚,不论哪个朝代治理国家都是需要读书人的,而杨氏恰恰就是诗书传家。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后续历史上在北方慕容氏、拓跋氏当权时期都出了许多弘农杨氏人才,成为当时的高官。
据陶新华教授的统计,弘农杨出仕北魏的就凡三十人,位至三公的三个,光禄大夫者八个,曾任九卿者七人。
到了后来,西魏、北周的重要将领杨忠,以及其儿子普六茹,都声称自己是弘农杨氏之后。普六茹后来建立了隋朝,再一次统一了天下,改名为杨坚,这就是著名的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的儿子隋炀帝杨广了。隋朝的著名宰相,越国公杨素,其子杨玄感等,也都是弘农杨氏的后人。
虽然隋代二世而亡,但是到了唐宋时期,弘农杨氏依然有极为出名的人物诞生,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武则天之母杨氏都是出自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到了唐代也是有了新的发展,据统计杨氏家族成员拜相十一人,登科近九十人,其余小官就更多了,可见其影响力。
南宋四大诗人,写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杨万里也是出自弘农杨氏。
这篇文章已经写的很长了,大家看看这么大的一个家族,对中国历史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实最早就来源于一个战士抢到了项羽的一条大腿,可以说极为传奇了。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上一篇:中华少年是一首什么诗
下一篇:6级成绩查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