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 正文

东汉末年,像刘备这样到处游走的集团,他的军费从何而来?

摘要: 东汉末年,像刘备这样到处游走的集团,他的军费从何而来?最佳答案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当兵吃粮。没钱,连饭都吃不上,什么汉室...

东汉末年,像刘备这样到处游走的集团,他的军费从何而来?

最佳答案 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当兵吃粮。没钱,连饭都吃不上,什么汉室宗亲、人格魅力啥的都不顶用。

刘备,除了自称的汉室宗亲身份和不错的人格魅力,几乎一无所有。

可是,他颠沛流离,四处奔波,都是带着队伍的。

刘皇叔是怎么养活他的队伍的?

起步:富商为何赞助刘备?

早年的刘备,虽只是一个“织履小儿”,但颇有人格魅力。

他话不多,待人有礼,喜欢结交豪侠,因此,“年少争附之”,身边带了一些小弟。

中山国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在刘备的家乡涿郡贩马,觉得刘备不错,就给了刘备许多钱,刘备“由是得用合徒众”。

当然,中山富商赞助刘备,应该不是为了什么“兴复汉室”之类的宏图。

天下不太平,贩点马不容易,赞助“结交豪侠”、“年少争附之”的刘备,说得好听点,叫“交个朋友”,说得现实点,叫“花钱买平安”。

刘备因此也就拉起了一支队伍。

东汉时,私人武装非常常见。

《三国志.曹仁传》记载,黄巾起义前,许多豪杰已经扩张私人武装,曹仁也“阴结少年”,拉着几千人的队伍,“周旋于淮、泗之间”。这也是后来曹操早期起兵时的来源之一。

“织履小儿”刘备的基础自然不能与曹家相提并论,但在富商的支持下,好歹可以“得用合徒众”,算是有了自己的基本队伍。

而且,在“乡里合徒众”中,关羽、张飞为之御侮。小小队伍里有令人羡慕的宝藏。

“体制内”

东汉的私人武装,不但要自己出钱养着,而且要受到限制。

不过,当受朝廷征调时,相关军费、粮草,由朝廷及州郡供应。

黄巾起义爆发后,一纸诏书,使“合徒众”的刘备,瞬间变成了“体制内”的人。

朝廷为了镇压黄巾,朝廷“诏公卿出马、弩,举列将子孙及吏民有明战阵之略者,诣公车”。

对于一般“吏民”来说,“明战阵之略”是根本无从证明的,说得好听而已,实际上,只要你自己能找人来,给朝廷打仗,朝廷就提供装备、粮草给你。

刘备率兄弟们跟随校尉邹靖,参与镇压黄巾作战。

在作战有功,证明自己是“明战阵之略者”后,他被任命为安喜尉,成为“体制内”的人。

县尉,是一县的军事行政长官,主治安。刘备所在的河北,又是黄巾余部重灾区,无论于公于私,刘备的兄弟都是要跟随刘备“捕盗贼”的。

刘备在“鞭督邮”后,弃官亡命“,但很快又找到了毋丘毅,随之到丹阳募兵。

在下邳再立功后,又成了下密丞。“复去官”。后又做了高唐尉、高唐令。

刘备担任地方官的这些地方,在冀州、青徐一带,是当时黄巾余部的主要活动区。

朝廷、地方官都急需武装力量,刘备和他的武装得以不断在体制内找到生存空间。

可是,刘备确实也不太适合“体制内”的生活,他反复“去官”、“弃官”,甚至鞭打上级,所以一直在县一级单位挣扎,实力有限。

随着东汉政局的进一步混乱,所谓“体制”都崩溃了,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体制内”了。

最后,刘备在高唐“为贼所破”,只好去投奔老同学公孙瓒,成了军阀的武装力量。

军阀之军

没有人比军阀更依赖军队了。

因此,刘备跟随公孙瓒打袁绍,军费是不用愁的。

在被任命为平原相后,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刘备开始成为有一定战斗力的武装力量。

但是,刘备仍然只是“县级干部”,武装力量规模仍十分有限。

在前去支援陶谦时,刘备只有“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

在陶谦手下,刘备开始成为一支有规模的军阀力量。

一到徐州,陶谦就配属了4000丹阳兵给刘备,表他为豫州刺史,屯下邳。

刘备的级别,已是“州级干部”,他所实际管辖的,已有下邳一郡之地。

此后,陶谦更是把徐州传给刘备,使其一跃成为一州之长。

此时,刘备的军费不需要忧愁了吧?

糜竺

不过,很快,徐州就被吕布夺了。

一段时间内,刘备只得驻扎于海西县,军费紧张。

此时,糜竺支援了刘备2000下人及金银军费,使刘备得以复振。

糜竺是当时的超级富商,家产数亿,僮客万人,他拒绝了曹操的拉拢,一心追随刘备,并嫁妹妹给刘备,成为刘备最重要的支持者。

因此,后来刘备入主益州后,糜竺成了安汉将军,位在诸葛亮之上。

可以说,有了这位富豪支持者,刘备渡过了这次危机。

因此,在海西期间,刘备不但生存了下来,还击败了杨奉军。

在与吕布和解后,刘备还屯下邳,兵力又发展到万人。

曹操、袁绍、刘表、刘琦

此后,刘备、吕布交恶,刘备败走。

曹操厚待刘备,以刘备到小沛收集散卒,“给其军粮”,共击吕布。

此后,刘备跟随曹操又反叛曹操,徐州一战,部队几乎被打散。

不过,在袁绍的支持下,刘备驻邺月余,“所亡失士卒稍稍来集,仍然拥有一定的本部力量。

袁绍派遣刘备“将本兵复至汝南”,与龚都等部加一起数千人,在汝南作战。

官渡之战后,刘备投奔刘表,刘表“益其兵”,另其屯于新野。

尽管刘表限制刘备的实力,但当时许多北方流民都进入新野一带,刘备在请得诸葛亮后,整顿新野户口,扩充财源、兵员,兵力再次扩张。

曹操征讨荆州,刘备企图去江陵,以之为基地,但长坂坡被虎豹骑击败后,只好屯于夏口。

不过,此时的刘备,仍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光关羽就有“精甲万人”

此时,刘备的军费,应当由江夏刘琦帮忙解决。(推测,无证据)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南四郡,算是结束了寄人篱下的“客居”生活。

此后,刘备“借南郡”、取益州、战汉中,都有稳定的兵源、财源。

游走集团的生存之法

东汉末年,游走集团不少。

一般来说,游走集团解决军费有两个方式。

1、四处投奔。

比如,吕布从长安逃出来后,短时间内,先后投靠了袁术、袁绍、张杨、刘备等人,四处游走。

2、掳掠。

吕布、杨奉、雷簿、臧霸(早期),都曾喜欢掳掠。

作为没有实力基础,暂无立足之地,但又不甘为人下者,成为游走集团也是无奈之举。

但是,无论是四处投奔还是掳掠,都不是长久之计,都会被称为“贼”。

与一般的“游走集团”相比,刘备是“特殊的一个”。

尽管刘备被迫四处投奔,但由于比较注意影响,不掳掠,善下人,他不但没有背负恶名,反而得到了“仁德之名”。

或许与早年师从卢植,与公孙瓒为友有关,刘备非常善于拉拢士人、富商,因此往往能得到士人、富商的支持,获得额外的军费。

关羽、张飞等“雄虎之将”的生死相随,又使刘备被军阀们高看一眼,能得到较好的待遇。

汉室宗亲的身份,加上旗帜鲜明的“兴复汉室”主张,又使更多人才被吸纳到这个游走集团。

军阀、富商提供的支持,形成了刘备的财务来源;人格魅力、仁德之名、明确的政治主张,形成了刘备集团的精神支撑。

最终,尽管颠沛流离、历经挫折,但“织履小儿”刘备还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成就大事。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相当合我胃口啊,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刘备这样颠簸流离的军团,靠什么养着这一支队伍呢?

我们看三国,会觉得刘备这个人,比较讲仁义,比较善良,人品这一块确实没啥大问题,就是经常打败仗。

在《三国》电视剧中,站在刘备对立面的人往往以“大耳贼”称呼他,犹以曹操为主,甚至还会说他是:

“织席贩履之徒!”

虽然刘备口口声声讲自己乃中山靖王之后,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年少时的落魄,在《三国志先主传》中,也是同样说他: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这下,问题就来了,刘备若是真得很穷,他又是怎么养得起一支兵马呢?

刘备的穷,跟我们理解的穷不是一回事,在他同类阶层的人中,像袁绍啊,曹操啊,他确实穷,但相当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他家并不穷:

“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可以看得出,人家是世仕州郡,只不过老爹死得早,一时间失去了收入来源而已,但家底子还是比较雄厚的。

而且刘备是读过书的,师从卢植,卢植乃三国名人,文武双全。相当于现在清华、北大某教授级别,能在他门下读书的人,也大都是三国名人,一般人读不起。

虽说刘备读书,也是靠族人救济的,但这小子别的没学会,富二代那一套学得比谁都快: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而且在读书的时候,他还交了一个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同样不怎么爱读书的公孙瓒。

后来刘备颠簸流离的时候,没少受到公孙瓒的救济,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一会儿还会提到。

刘备的出身,虽然比不上袁绍、曹操等人,但也不算太差,至少温饱是不愁的,家底足不足不知道,但整个家族在当地还是比较有实力的。

那么就到了我们的题目了,虽然家底也有一点,但毕竟带兵打仗消耗巨大,刘备又是靠什么养着这支队伍呢?

刘备“学成归来”后,也结交了一群绿林好汉,他就类似于街头混混头目,再赶上天下不太太平,于是以收保护费为生:

“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时间久了以后,混出点名堂,于是他就获得了第一次天使投资,也就是中山国贩马商人。当然,获得投资也不是白得的,刘备是需要带着这群小弟为人家服务,提供保护: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这时候的刘备团伙,还不能称为军事集团,因为压根就没打过仗,直到黄巾起义爆发,刘备组织这群小弟给当地人提供保护。

随后,他就带着结拜兄弟关羽、张飞,参加了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此时的军费来源,除了当地人给的保护费以外,还有来自朝廷的军费开支。

这之后刘备就立功了,成了中山府安喜县县尉,只不过后来因为一场误会,把督查的官员揍了一顿,于是又失业了。

等到刘备等人逃到下邳城时,又跟黄巾军干了一仗,这下子又立功了……

所以说,这段时间的刘备,军费来源是本地人的保护费,贩马商贩的打赏,以及朝廷给的军费。

这是第一阶段,等到了第二阶段,刘备已经离开了家乡,保护费自然收不上来了。而且黄巾军也被灭的差不多了,朝廷也不给他钱了,他要想生存,就只能给别人打工,当上了雇佣军。

比如,刘备当平原县县令的时候,孔融的北海被黄巾军围困,他派太史慈去找救援。别人都不愿意提供帮助,唯独刘备听了,二话不说,派了三千兵就去了,这一趟没少捞好处费。

刘备尝到了甜头,就开始了四处奔波的日子了,比如帮着公孙瓒搞袁绍;帮着陶谦防御曹操;随后又帮着袁绍抗击曹操……

帮人打仗,军费自然就由主家出了,反正自己养兵也要花钱,用刘备是个不错的选择。

到了第三阶段,刘备遇到贵人了,也开始逐渐稳定在某一块地盘,除了收税就是获取天使投资了:

刚才也提到了,刘备最早的贵人,是中山国商人张世平、苏双,靠着人家提供的马匹和银两起兵。

到了后来他进驻到徐州,结果被吕布偷袭了,被赶到了小沛。就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他又获得了第二轮天使投资,这次投资人是徐州富商糜竺,不仅给了他过亿的资金,还给了二千兵士。

后来刘备投靠曹操,从某种意义上讲,曹老板也算是他的天使投资人,也是给了他很多金钱和士兵,把他派出去打仗。

等到了第四阶段,就是站稳脚跟了,赤壁之战后,他不就占了荆州嘛,再到后来进川,夺益州,也就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不用再寄人篱下了。

总体来讲,刘备这个人还是比较讲仁义的,士兵也愿意跟着他,他能在汉末站稳脚跟,并能跟东吴和曹魏三分天下,确实有自己的魅力所在!

其他网友观点

在东汉末年,伴随着黄巾起义,涌出一大批小股的势力。

这些势力的产生,一种是和黄巾军一样,即使啸聚山林也是一股势力;一种就是借着剿灭黄巾军而逐渐壮大。

刘备最初的资金来源,是商人张世平、苏双进行资助。后来刘备碰到了糜竺,刘备就财色兼收了,糜竺也就因此成了刘备的大舅子。

这些资金虽然看起来很多,但是也只能充当启动资金。真要壮大自己的队伍,这些钱财还真是毛用没有。

没有后续的军费来源,自己的实力就难以壮大。要么就被剿灭了,要么就被他人收编了。没有被剿灭收编的,像刘备这样的就只能到处游走了!

既然是处于这么一种游走的状态,那么通过地方上的税收来获取军费,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无论自己当时拥有多少人马,没有军费的来源,这种状态显然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用不了多久,就必须要停留下来。要么自己打下一块儿地盘;那么就暂时依附于别人。

像马超被曹操击溃之后,先是跑到安定,然后又跑到凉州,但是都没有安定下来。最后马超在陇上又被打败,只好狼狈地投奔汉中的张鲁。

自己打下地盘,如果能够长久占据,自然也是通过治理地盘来获取资源。对于无力长久占据的地方,只能通过掠夺来尽快获取资源。

这种掠夺,一个是直接进行抢掠;另一个就是尽可能地争取地方豪强的资助,一般豪强为了自保也会主动进行资助。

当被迫不得不撤离一个地方时,一般都会把能带走的资源尽可能地全带走。

比如刘备撤离的时候,就是如此。等到了当阳的时候,还有十几万百姓和好几千辆车的辎重。

这些游走的集团,最终只有三种结果:一是被消灭;二是归附他人,比如马超;三是自己打下一片地盘,比如刘备。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 @寄暇学宫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