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有故事的地方
「乌鲁木齐·光影故事」团结和谐之城,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疆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各族群众和游客在大巴扎步行街跳起欢快的舞蹈。
清晨,市民在南湖市民广场翩翩起舞。
在新兴社区乌化小区民族团结文化大院,阿迪·艾沙的邻居胡玉珍(左一)、海力且木·买买提(左二)、米尔古丽·艾尼(右一)和赵少甫通过35年前的老照片回忆大院里的故事。
天山区团结路片区的瓷厂社区,各族居民一起为雕塑墙上色。该社区是乌鲁木齐市首批民族团结大院(小区)。
在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各族群众和游客一起跳起欢快的舞蹈。
水磨沟区立井街东湖丽景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同心园”小游园,辖区各族居民在体验新安装的跷跷板。2017年,立井北社区老楼房片区荣获乌鲁木齐首批“民族团结大院”称号。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员,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保持定力、脚踏实地,同心协力、踔厉奋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视察新疆时强调
新疆网讯 金秋10月,石榴熟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石榴籽,闪烁着红宝石般的光芒。
石榴和石榴籽的关系,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象比喻;石榴籽籽同心的图景,是乌鲁木齐最美的一道风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鲁木齐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总结出了一系列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好经验好方法好举措,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使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盛、愈开愈艳、常开不败,使各族干部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乌鲁木齐民族众多,“和”则凝聚力量。扎根基层17年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的党的十九大代表热先古力·托乎提,15年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240余次的第七届自治区民族团结道德模范木卡拉姆·依斯拉姆,18年坚持做志愿服务的“中国好人”王永强,凌晨4时用举过头顶的手电筒引导消防车及时赶到火灾现场救出4名被困人员的17岁少年杜秉泽……城市与人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乌鲁木齐文化多元,“和”则愈加繁荣。9月30日,电影《平凡英雄》在全国公映,那场为了救治一个小小少年,从和田到乌鲁木齐的生命接力,被搬上了大银幕。这个既惊心动魄、又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生动诠释了什么是血脉相连、守望相助的一家人,什么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齐心共结石榴果,美好生活入画来。如今,一家有需求、邻里伸援手,各族居民手挽手,齐心协力争上游,处处飞扬着幸福的歌声,描绘着乌鲁木齐和谐新画卷。
生活在这片热土的我们坚信,未来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乌鲁木齐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文/全媒体记者盖煜
□图/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乌鲁木齐这个民俗风情街,是“赶巴扎”的地标性好地方
新疆这条街 可以体验民族民俗和巴扎文化
在新疆,赶巴扎,就是老家的赶集,或者赶圩,也就是那种分布于乡村大地的农村集市。而在新疆有一个独特的形式,那就是城里的街边集市或者封闭式管理的集市,也叫着巴扎,这样一来,巴扎的长期存在,自然就形成了独特的巴扎文化。新疆的巴扎与内地的集市一样,非常热闹,集市上的买卖也很红火,那些固定的巴扎地点,后来都形成了街区,或者商业集散中心,因为,巴扎最初的俗定,都是以方便方圆十几公里的覆盖区域甚至更大区域来设置的,就是为了人们出售农副产品,购买必要的生活物质而设置的。
而乌鲁木齐很早的集市,也就是巴扎,如今发展为大型农贸市场也有不少,但后来随着城市功能的细化分类,有些集市就剥离了农副产品功能,而成立集聚旅游、歌舞民俗、餐饮酒店、土特产品售卖为主的专业性市场,这样的特色,正是吸引本地和外地人来到这里的元素,因为专业,人们的目的性更强。
比如南疆喀什的大巴扎,北疆伊犁河谷伊宁市的汉人街,都成为全国各地,乃至中亚国家的商品集散中心,而位于乌鲁木齐南门附近的国际大巴扎,可谓在新疆巴扎中的佼佼者,因为,被打上“国际”的标签,其声名远播必定不容人小觑。这也难怪,新疆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区域,又是中亚的中心,在国际贸易和交流中,更是处于前沿,来自中亚乃至世界各地的客商云集这里,同时也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的繁华,如今,迈进新时代的新疆,其经济发展水平日益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关注。而乌鲁木齐作为交易交流的中心,也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新疆国际大巴扎自然也是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而被打上国际标签的大巴扎,就是世界的窗口。
如今,去国际大巴扎也是很方便的,你在乌鲁木齐即使问起小孩子,他们都会知道国际大巴扎在什么地方。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城市交通工具,都不是问题。这里作为乌鲁木齐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的一个地标,当然也融入了不少的现代元素,比如晚上的灯光特色,现代化的数码技术与古朴的民族文化特色巧妙地融合,民族风情与现代元素的交相辉映,成为国际大巴扎的一大特色。
与别的地方的旅游景点不一样的是,虽然这里是世界的一扇窗口,但是却不需要门票。大巴扎每天从早上开始,商铺陆陆续续开门营业,直到晚上10点后才会关门,白天的任何时间你来到这里都不是问题。整个大巴扎商品琳琅满目,可以让你眼花缭乱,在这里,虽然每一种商品都有明码标价,但是,因为是交易贸易区域,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你可以按照物有所值得期待买到你心仪的商品。
走进大巴扎,你首先看到的就是新疆的土特产,比如果脯,葡萄干,葡萄干是新疆特产,虽然其他地方也会有葡萄干,但要不就是新疆运过去的,要么就是其他地方的,口味肯定没有这边你亲自购买的好。
而干果比如巴达木、开心果、无花果,这可是只有新疆的南疆才出产, 而且它们的每一种干果所属的植物都有着一个远古的迁徙的故事,当然是与丝绸之路有关,它们都是通过丝绸之路才落户新疆,而且因为其地域性的选择非常强,也就只好字南疆了。新疆的瓜果香甜,是因为这里空气干燥,日照时间长,果实积累的糖分就多,果品优于国内其他地方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新疆的手工艺品也是非常发达的,比如少数民族乐器,都塔尔、纳格拉鼓等,在乐器店,吹奏类、打击类、弹拨类或是拉弦类都可以见识,你要是有兴趣,也能听他们为你演奏一曲,最后无论你购买与否,他们也不会露出难看的眼色,热情好客的新疆人性格在这里展示的淋漓尽致。这里还有少数民族歌舞,时刻都可以得到欣赏。要是你要品尝美食,同样,这里有可以容纳上千人就餐的民族特色大餐厅,在这里一边吃饭,一边欣赏民族歌舞,会让你体验到新疆独特的巴扎文化,也能让你见识到新疆民族文化的另一面。
文|苏白传媒本部策划部 清风鸣蝉
其他:部分图片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
10岁的法尔曼·吐尔逊家住在天山区胜利路文化大院,每晚,每当楼栋里传出悠扬悦耳的乐器声时,邻居们就知道,他们一家的合奏练习时间到了。
法尔曼的妈妈热依拉·斯马义是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剧团一名艾捷克演奏员,爸爸吐尔逊江·伊明是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打击乐首席鼓手,爷爷也是一位老鼓手,在业界很有名气,号称“西部鼓王”。法尔曼·吐尔逊从小就受到艺术熏陶,从学步时,就对手鼓情有独钟,经常站在小板凳上,学爸爸打手鼓的样子。
每当看到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辛苦忙碌地为大家运送各种生活物资,妈妈热依拉·斯马义总是感慨:工作人员太辛苦了,如果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就太好了。
爸爸吐尔逊江·伊明曾经在2020年做过防疫志愿者,今年也报了名。他深知在抗疫一线工作的人们,是怎样的忘我和无私,一家人商量,共同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表演一段《我们新疆好地方》,为大家打气加油。“《我们新疆好地方》是新疆的代表歌曲,它代表我们热爱家乡,热爱乌鲁木齐,希望这个美丽城市越来越好的心声。”热依拉·斯马义说。
法尔曼·吐尔逊用稚嫩的童声说:“抗疫一线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用他们无私的奉献,为我们换来了幸福平安,我们一家演奏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感谢所有抗疫一线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的付出,大家一起加油,乌鲁木齐加油!”(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蔡俊)
上一篇:usim卡有什么不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