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植物百科 > 正文

广州黄埔举办国际诗歌交流会

摘要: 广州黄埔举办国际诗歌交流会9月15日,广州市黄埔区魏微文学工作室举办了一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国际文学交流会:“诗在另一种语言中的生...
广州黄埔举办国际诗歌交流会

9月15日,广州市黄埔区魏微文学工作室举办了一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国际文学交流会:“诗在另一种语言中的生长:黄埔国际诗歌交流会”,英国诗人施笛闻与广州诗人杜绿绿在线上进行交流。活动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魏微召集,广州市黄埔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画眉主持了活动。

接着,中外两位诗人就个人的写作、翻译工作中的困惑与思考做了探讨。翻译工作就是在不可能中寻找有限的可能,正如活动对谈的主题“寻找平行线的交点”这样一个悖论的存在。而母语特点的强调,或许会使诗在另一种语言中丢失原有语言的美,最难翻译的便是语言自身的微妙。施笛闻举例说,五个汉语词汇在英语里可能都是一个词的含义,他有时会在翻译中感到迷茫。杜绿绿说,汉语词义的模糊性也正是精确性的另一种表达,同样词义的词汇在不同的诗句中使用,既会形成创新的可能,也会有变成过时表达的可能,这全取决于诗人对诗艺的把握。施笛闻觉得这种模糊性中的选择,是对译者才能的考验,也是翻译工作的迷人之处。此外,他们也就写诗时是否需要考虑到被翻译这个因素做了讨论,是保持最母语特点的表达忽略翻译因素,还是做更中性国际化的表达。但最终,他们一致认为,无论诗歌被翻译过程中丢失了多少原貌,诗的精神内核都不会消失。但语言的损失很难避免。他们也谈了些与韩国等其他国家诗人交流的情景,感慨任何一种语言的诗都不可被另一种语言完全接纳、复制。而翻译只能尽可能地寻找这个微妙的交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弓立芳

发表评论